《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效教学》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1新课程实施几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和实质性的进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方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的批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
因此,怎样实施有效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成为当前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关注的热点问题。《有效教学的案例和故事》,这是用案例和故事来解读有效教学的。学科部分将围绕各学科的核心主题来探讨有效教学。
在假期中,我认真地读了《有效教学的案例与故事》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获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的意义。
书中的一篇文章——《冒出来的“小燕子”》引起了我的深思:教师执教《燕子》一课,可孩子们的思绪转移到了《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教师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的富有诗意的句子,而孩子们对电视剧中的诗很感兴趣。随着角落里还是摇头晃脑的一个学生的一首打油诗,引发了电视剧中的很多小燕子的乱作诗,本来不可收拾的课堂,随着教师的灵机一动:“那你们还能以春天的景色来作诗吗?同样也要这样琅琅上口。”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虽然刚才的话题和课文课无关,但这一课堂小片段,恰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快下课的时候,学生还真能做出一首诗。
让教师明白了课堂教学活动时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不仅应及时了解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各种“反馈”信息,而且要善于及时点拨和诱导,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及时点拨和辅导,就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生成是有条件的。
一、课堂教学的生成有赖于宽容、互信的心灵氛围的营建。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本人在教《嫦娥奔月》一课时,采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结果学生们对我的这种做法颇感兴趣,他们能敞开自己的胸怀,尽情地谈论自己的观点,在谈论的过程中,他们解决了课文中难点、重点。这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再看看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宽容、互信的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二.课堂教学的.生成有时是意外发生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意外的问题。教师若装聋作哑,则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最有效的办法是先了解“意外”背后的真相,而后因势利导,巧引妙导,把学生“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
在教学《猫》时,一位教师拿出的小猫脚印,有位学生突然叫起来:“哇,这么难看,还像梅花?”这一超越预设与教学冲突的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议论,也让教师措手不及──原本教师是想借图来感受猫的可爱。于是教师稳了稳心神,反问学生:“你们觉得白纸上的脚印像梅花吗?”学生都说没梅花好看。此时教师抓住契机借势引导:“既然猫脚印不好看,有时还让人感到脏,为什么老舍爷爷说它像几朵小梅花?”就这样将一个与文本冲突的问题,缩小成为一个与文本密切关联的生成点,引导学生从文中去寻找答案。
三、课堂教学生成与师生思想的深度互动和对话。
当我们看到上课时部分学生恹恹欲睡,提不起精神;教师提问,少数人回答,思维积极的往往只有几个。到老师确实在认真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有些精彩的词句也在着力推敲,可学生不承情,没能打动学生的心。这样懒散的课堂气氛,教育资源浪费,师生的精力与时间也浪费了不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共同存在着一点,那就是缺少一个字“情”。平静中冷冷的,冰冰的,缺少青少年的勃勃生气,缺少学习中的热情洋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通过课标,我们知道了重视情感的培育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之一。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热情,更指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因此,课堂里有感情的浪花,师生就会精神振奋,独特的感悟、别有情味的语言就会如泉水叮咚,汩汩流淌。
首先,要先感动自己。即教师要情动于中,要深入文质兼美的一篇篇课文中去,深受感动。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在教《月光启蒙》一课时,我先简要介绍写作背景,然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特别是在分析内容中,我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情不自禁地把学生带入到作者生活的黄河边,好像在听母亲唱童谣、歌谣。再者,字字句句总关情。上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验感悟作品中个性各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绝不是靠外加什么东西,穿靴戴帽,也不是为情而情,矫揉造作,装腔作势,令人作呕,更不是虚情、假情、浮情。教学,就是求其真,教师真爱学生,真倾心与语文,真受到课文中优美的景物、崇高的思想、精辟的间接、珠玑的语言的感染,必然精神抖擞,真情实意伴随着语言流淌,扣击学生的心扉,在学生心灵深处弹奏,引起悦耳的共鸣。
《有效教学的案例与故事》这本书选择的案例与故事都值得我们教师去学习、反思,这本书的很多做法也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借鉴,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实践。只有撕开老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面纱,才能换来学生张扬的个性、自信和方方面面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只有我们不断前进,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不断前进;只有我们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不断创新。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2余文森 教授是国内课程与教学领域内的专家,在有效教学方面颇有心得。近期我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一书,整本书以讲座的形式,讨论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 ……此处隐藏15169个字……学,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正如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我想,这句话用在余文森老师主编的这本书上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光是阅读了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便让我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你们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好地记住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对于现在教高段数学的我,这句话显得真实而贴切,这也是我教学过程中一个苦恼的地方。而余老师则根据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个理论,用‘创设直观停靠点’的方法轻松解决了这一问题。语言的形象化,图像的形象化,动作的形象化三个方面便是创设直观停靠点的具体做法。
其中有两点做法也是我们平日里教学时有所涉及的。语言的形象化是将一些抽象的语义代码转化成一幅幅鲜明而简洁的画面。可以运用比喻、拟人、谚语、实例、夸张、排比、幽默等方式,化难为易,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动作的形象化则是类似我们平日里常用到的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身体运动的同时,积极地运转大脑,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图像的形象化。刚看到标题时,我认为这是一个病句,因为图像本来就是直观的、形象的。然而余老师的.却把这个观点的重心放在了强调教师自绘图画的教学价值上。书中写到:数学课常令许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令学生害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图像形象化的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同样具有非常显著地效果。之后,便列举了三个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点的图像形象化的方式,通过理论、应用题、算术题三大块的图像形象化,给了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直观的教学指导,大大提高了我对图像形象化的理解和掌握。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正是在不断的阅读、会谈、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更多的教学策略,更好地提高了教学的技能。我将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使教育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14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思考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教学,通过阅读《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后我才知道,原来最有效的反思性教学需要教师掌握问课和品课艺术。
所谓的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己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以品的角度去听别人的课,去观别人的。课,去评别人的课,去议别人的课。在听,观,评,议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可以在品课的同时,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要吸取别人的长处,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我们以后的教学路还很长,“问课”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清楚自己在今后怎样去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要多听,多问,多学,多想,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争取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以上就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一点知识和我的一点感受,谢谢大家。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15读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这本书,使我感受到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单单教学内容,更重要的在于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课堂教学。读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这本书,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一些认识。
1、明确了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辛苦不辛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付出再多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①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②有效率: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沿用经济学概念,可将教学效率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人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X100%;③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说,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对教学效益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2、要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三维目标。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具体到每一节课要有有效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能检测,能够在课堂上真正达到实现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
3、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这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如,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4、要重视提问和讨论的有效性
有效地“提问”和“激发”学生讨论、思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的维持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
有效提问是一个很艺术的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反之,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则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打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也使学生精力分散、进入无绪的遐想中。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要善于提问。一方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是教师越俎代庖。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是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提高兴趣、提高效率,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并学会应用知识。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们还要不断学习,借《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中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