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时间:2025-07-08 16:05:07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15篇)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15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1

我园在实施《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中,通过实施整合幼儿园区域活动, 旨在通过研究,在课程主题目标的背景下,整合多种教育元素,形成有效的区域活动整合性经验。

一、整合内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随着课程的实施,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要以教育的整体观来看待幼儿的学习,以整合的理念、组织、指导、开展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的内容与课程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各个区角活动的内容、与角色游戏的内容、与幼儿日常生活的内容有机整合,努力提高各项活动的整体成效,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在制订中班《我们居住的地方》〉主题区域活动方案时,根据“主题目标”和“课程单元目标”,从发展幼儿“八大智能”出发,整合集体活动、角色游戏、家庭、日常生活,建构游戏方案。如:我们创设的“娃娃家”、“美美屋”、 “小作坊”、“金庭花园”、“动物园”、“展览馆”等游戏内容将角色区游戏、美工区游戏、益智区游戏、建构区游戏、语言区游戏有机地整合起来,创设互生、互补、互动的区域活动,充分发挥整合性区域活动的自由度,尊重幼儿,让幼儿自由选择。每个区域独特的功能以及区域之间的互动性克服了有的区域参与的幼儿特别多,有的区域却无人问津“偏区”现象,孩子们可以在“小作坊”精心制作小礼品送到“美美屋”; “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也忙着为自己的“孩子”和“老人”去“美美屋”挑选礼品等。丰富的区域内容,使幼儿产生每个区域都要去玩一玩的愿望,从而逐步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由此同时,各区域的活动内容、材料和玩法,我们整合孩子日常生活、家长资源、集体教学活动、幼儿个体差异、当前学习兴趣、经验和需要等进行预设和调整,如:在主题开展前期,整合集体教学活动《爱心小屋》、《漂亮的房子》创设了新的区域“美美屋”和“金庭花园”,并根据孩子游戏需要调整“小作坊”的.内容和玩法,鼓励他们为“金庭花园”“设计”新式花园,这样不但整合了主题目标,也促进了区角与区角之间的联系,幼儿的绘画技能、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在主题开展中期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创设“古樟园”,让幼儿在做做、画画、玩玩中对家乡资源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在活动中,在教师以角色身份引导中,平时不太愿意交流的孩子也能乐意介绍自己“喜欢”和“设计”的东西。在“展览馆”活动进行的整个过程中通过与家庭、集体教学活动、其他区角、日常生活的整合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欣赏能力、交往能力、观察能力、归类逻辑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动态内容,丰富幼儿的区域活动

有生命力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应是动态的,这主要表现在区域的种类和重点区域应随着活动的变化和幼儿发展需要不断地变化,根据主题目标,逐步开设各区域活动,前期开设了“娃娃家”、“美美屋”、“小作坊”、“幼儿园”、“开心画廊”;中期开设了“金庭花园”、“古樟园”;后期开设“展览馆”,整个主题活动中不同时期开设不同的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区域活动”随着“主题目标”走,体现了主题目标的层次性,使区域活动的开展呈现了动态的过程,主题中的集体教学活动目标,日常生活目标也追随着区域活动的开展和进行,不管是前期经验的积累,新经验的习得,还是经验的迁移,都发生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了使区域活动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我们在预设游戏方案时,建构重点区域,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创设内容,分阶段预设目标,目标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对幼儿的能力发展具有挑战性,使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始终对活动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保证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丰富材料,促使幼儿能力的提高

区域活动教育价值的实现是以材料为依托的,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去发现、思考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实现其成长。首先我们区域活动的内容跟着主题走,所以新的主题开始各区域的活动材料必须根据本主题区域活动的内容和目标来投放,游戏的材料是根据《我们居住的地方》主题目标,设置、提供“孩子常见的、身边的环境”;“超市”游戏的材料是“鼓励家长一起收集当季本土特产,丰富超市的食物”;“展览馆”的材料是“教师和家长一起收集的废旧物、纸盒供幼儿创造、制作”;参观古樟园后幼儿的美术作品、手工作品进行展示和丰富在建构区“古樟园”中,幼儿的折纸“房子”、“桥”、“船”都是区域活动中幼儿喜欢呈现的作品,也只有呈现这样的作品孩子才有成就感。在整个主题进行过程中,整合集体教学活动、日常生活、家庭亲子活动来观察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增添、补充和调整。在“小作坊”游戏中,可以看到游戏前期、后期材料是变化的,还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有利于能力差异的孩子在能力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体现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2

当鲜花在阳光之下娇艳的绽放,是绿叶最快乐的时刻;当孩子在游戏中探索,是孩子在自由的成长。在扎实践行《指南》大力倡导区域活动今天,我园的区域活动开展从模仿尝试蹒跚起步,在行动中研究学习不断改进,再在活动评比与展示中强化认识、快速提升,到如今的回归常态稳步前行。走出了我们独有的成长之路。

一、丰富理论知识,转变教师观念,了解自主游戏中区域活动实施方法

1、了解自主游戏中区域活动实施背景,转变教师观念

集体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在幼儿园老教师及转岗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要让区域活动真正走进幼儿园,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让老师对区域活动形成正确的认识,从心里认可接纳区域活动。了解区域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

皮亚杰认知理论提出:儿童是主动学习的,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教育应顺乎天性,注意因材而异。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这些为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 ……此处隐藏28093个字……友已经很多了,小朋友们在玩过家家的游戏,也没有区牌能够用了。但是默默还不想去别的区域里玩。教师就可引导他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最后以一名“舅舅”的身份进入到表演区去玩了。如在一次搭建游戏中,强强在不留意碰坏了小朋友搭的动物园的时候,孩子们一时,很激动,有的埋怨强强,有的以暴力攻击强强,有的不知所措,教师立刻说: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

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教师有时做调解员,有时做旁观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放下自己的身份,以伙伴的身份进入到游戏中。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孩子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发生的较多是矛盾,所以教师应以调解员的介入游戏中,用适宜的方法帮忙孩子解决。

为了调动幼儿用心性,教师的指导尽量用鼓励和肯定的方法,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用心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潜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

四、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区域活动能够更好的锻炼幼儿的用心性,对幼儿的动作、言语、思维、想象、情感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取游戏材料,选取活动资料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整个区域活动中也不会干涉幼儿的自由。例如: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不同的活动区域,在同一活动区中还能够选取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资料。教师不占主导地位,幼儿是自由的,发散思维很强的。在我们小班,在区域里玩得最开心的当属强强、高高、玉函、笛妃、桑晨、小彤、心月、镇昊。幼儿自己构成规则。

五、特色

对于我们幼儿园来说,特色就是棋类游戏,我们小班的棋类游戏有身体动动棋、动物的食物棋、数学棋、相反朋友棋及各类原始棋、整合棋。孩子在游戏中能孩子自由探索、大胆操作、勇于创新。可能小班的幼儿没有接触过棋类游戏,学习起来比较的吃力,相信在过年后会有所减弱。

六、下一步打算

1、对各游戏的特点和组织策略还不是很了解,本学期,我将针对不同的主题游戏做深入了解。

2、在平时的游戏组织中,仔细观察、探索各游戏的特点及组织策略。

3、利用进区卡,指导幼儿有序进行游戏。区域里进入幼儿数量有限,以保证幼儿在区域内的安全与质量。

4、投放丰富的区域材料,保证材料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5、但是多的干涉幼儿的区域活动,尊重幼儿想象力。

6、区域活动一切以安全为主,投放安全、利于幼儿操作的材料。

我参加幼教工作快一年了,对于区域活动不算是很了解,也不太懂,我刚刚接触区域活动,在这方面还很不成熟,有说的不准确的地方请见谅。但是我相信,只要去做,付出努力了,就算成果不好,我也会很欣慰。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15

区域活动的规则所承载的独有的教育价值,可以有机地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可以在活动中起着组织、约束、调整幼儿活动行为和相互关系,从而限度地保证幼儿的活动权利等方面的作用。这使得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抓好区域活动常规的建设工作,是保证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在这个学期我们采取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幼儿逐步养成自觉遵守区域规则的良好习惯,具体如下:

一、通过各种标记、图示等来引导暗示幼儿自觉地遵守区域活动的规则,进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由于托班幼儿年龄小,思维特点又具有具体形象性,所以我们采用形象生动的标记和图示来引导暗示幼儿游戏的规则。如:我们在每个区域都贴上小脚丫。当每个小脚丫上面的鞋子都摆满后,幼儿就会自觉到没有摆满鞋子的区域去玩,这样就可以避免拥挤和争抢区域的情况出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区域中尽情地玩耍、创作、想象;当他们在喝水的时候,也不需要我们老师一遍遍地重复告诉他们“要排队”,因为地上的三个“排队”的小脚丫就可以引导帮助他们自觉形成排队的习惯。又如:我们为了让小朋友们在进入区域后就知道如何玩、怎么玩,便在每个区域都贴上了由大班哥哥姐姐操作时的照片步骤图,形象又生动地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二、教师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采取各种不同方式的引导,以促进幼儿自觉形成良好的区域常规

1、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拟人化语言

如:刚开学的时候,有许多小朋友以扔、踩玩具为乐趣,我没有严厉地批评说教、而是跟他们说:“老师刚刚听到了有许多玩具宝宝在哭,他们对我说‘他们很痛,不喜欢小朋友把他们扔到地上’,这时候有许多宝宝都马上把玩具从地上捡起来,放在框子里。

2、通过教师的形体语言间接地引导幼儿

如:有一次我们在“芽芽创意室”里为我们的南瓜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他们自己撕的小纸片用固体胶粘在南瓜宝宝的身上),在我示范的时候,我便把固体胶宝宝的“帽子”放在了框子里、用好之后又把它给盖好。当小朋友自己在操作的时候,我就发现有许多小朋友都会学着我的样子把“帽子”放在框子里,在完成之后,甚至有个别幼儿就开始帮助别人把固体胶宝宝盖上“帽子”。

3、教师通过评价,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区域常规

当幼儿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可组织幼儿进行交流与评价,以促进幼儿巩固良好的常规。这时,教师的评价可以是表扬性的,如“你把珠珠串得真长”,表扬幼儿专心学习,坚持学习,有始有终地完成一项任务,可以是勉励性的,如“你今天进步可真大,把袜子宝宝都打扮的漂漂亮亮了,下次记得把纸屑放进小纸篓里,那就更棒了”,可以是讨论性的,如“离开座位时为什么要把椅子靠进桌子”;通过讨论让孩子了解到,如果不这样做,很可能让别人走路时撞到而受伤,而且教室空间会变得很小等。这样,除了让幼儿有参与感外,也能让幼儿真正了解常规的意义,自然而然地认同教室常规,并且能够确实遵守。

三、通过专门的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

如:由于托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很多时候他们都会有争夺玩具或游戏材料的现象产生。我们便通过语言活动《我的好朋友》、以及社会活动《大家一起玩》等告诉小朋友们之间应该学会谦让、互相帮助、大家一起合作,来共同操作各种玩具。

四、通过家园配合,共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区域常规习惯

如果孩子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跟我们的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我们会经常以面谈、电话、QQ、成长档案等方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一些情况,与家长形成合力、统一理念争取把幼儿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及时纠正,并对一些好的习惯给予及时的鼓励,加以巩固。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努力,我们芽芽二班的小朋友从当初玩具、材料铺满地、你争我抢闹翻天的情况,到现在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在没有我们老师的情况下进入到各个区域中去自由玩耍。真得让我们三位老师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