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己去吧》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1、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读的方法还是需要慢慢培养的。在学习《自己去吧》的过程中,着力创设情境,开展了多层次、多视角的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明读、比赛读、分角色读,这是形式上的读,更重要的是体验感悟读,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并试着在朗读中体现出来,如在体验小鸭和鸭妈妈的对话中,因为注意了引导从不同角度去感悟,学生才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才能慢慢使学生向个性朗读的方向努力。
2、“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本课是一篇童话,童话虽有幻想,但这幻想也是根植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小鸭和小鹰的'表现就折射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依赖现象。低年级学生大多在父辈祖辈的全心呵护下,自己独立做事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强。因此,本课的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通过亲身实践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在本课中,值得反思的另外一点就是,由于考虑了在时间上课文两个故事学习的衔接性,考虑了课文与生活的整合,忽略了识字的环节,学生在这一块的学习还是很不够的。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2教学中的亮点:
1、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这一要求,我让学生美美地朗读了课文,读书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指名读、有分角色读、,更有声情并茂地表演读。学生读得有滋有味,通过读书,孩子们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的道理。
2、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分别用“——、﹏﹏”等符号画出相关词句,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同时利用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感悟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猴妈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评价,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
3、在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语言训练、评价能力和想象能力。如:要求学生要发言,先举手,老师同意后方可发言,而不是让学生一窝蜂的说;在学完第一节后,有意识地让学生用“——学会了——”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在指名读完第一节后,让学生大胆进行评价,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当小猴学会爬树、小鸭学会游泳、小鹰学会飞翔的时候,它们会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妈妈又会怎么说呢?”,这样,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时,我采用了“一扶一放”的方法,看到的就是每节主题的相似性,都说明一个事情:小动物都学会了本领。在深入学习第一节之后,适时小结学习方法,并让学生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自学第二、三节。有了第一节的学习经验,自学第二、三节,大部分学生能迎刃而解,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注重表扬激励学生。当学生读书声音很响亮时,我马上给予表扬肯定:你懂得真响亮;当有些小组坐得很端正时,我会热情洋溢地说:这个组的同学坐得最端正,老师真喜欢你们;当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精彩之极时,我更是故意提高嗓子说:你说得实在是太好了,谭老师都不如你呢。由于我运用了丰富具体的激励性评价语言,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气氛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件制作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课后,听课老师都说我制作的课件内容与背景对比不够鲜明。
2、时间安排欠妥:由于本人对现代教学手段的操作不娴熟,教学设计不够详尽,没能科学地把握好时间,导致有前松后紧的现象。
3、学文明理环节过于仓促,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说,就急于把答案呈现给学生。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3《自己去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为专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得词句。因此,课前我做了如下思考:
1、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不宜对课文逐字逐句分析,只需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语感。如读小鸭子求妈妈带自己去游泳的内容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求”的语气。
2、大胆地让学生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读过以后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能继续从读中理解、体会,自己解决问题。
3、媒体展示学生可能没有见过的感性材料,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
4、表演朗读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学生的表现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学生能力存在差异,理解程度会不同,应该认同阅读和认知个性。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来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但真正教起学生来,总会与教学设计有所偏差。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探讨的地方。
其一、在朗读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配音读等)来体味课文语言,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受到情感熏陶。学生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一遍遍的读,但总是不能深入。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小鸭子鸭子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学生没有读出请求的语气,如果这时老师引导一句:你想让妈妈答应你的请求时,怎么对妈妈说呢?这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很容易就会把请求的语气读出来了。一年级的朗读指导举足轻重,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点拨引导于关键处,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其二,在角色表演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孩子们入情入境,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表现的愿望。如学生在感悟课文之后的分角色表演时,鸭妈妈在和小鸭子对话中的温柔和鼓励的语气与抚摸鸭头的动作,都展示出了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我忙着结束这一课,所以关于表演的内容叫孩子上台次数不多,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解,他们却这样说:“老师, ……此处隐藏15060个字……一课,所以只能是少数孩子上台表演,下课了有几个孩子这样说:“老师,刚才你叫表演的同学太少了,我还没看够呢!”“老师,我也想演,你也不叫我。”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是啊!这一学期总感觉时间匆匆。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3《自己去吧》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为专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的词句。通过阅读故事,领悟应该自己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通过观察、表演、朗读、口语交际等途径来让学生学习感悟语言,体会课文的意思。教学中,重点采用了角色朗读和角色表演游戏的方式来进行。
我在思考:我们可以结合美术课,开展一次制作鸭子、小鹰头饰的活动,并且结合利用已有的材料制作头饰,了解鸭子、小鹰身体的个个部分与自己身体各个部分的区别。这样就把语文实践活动、美术课、科普知识的了解与语文课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
由于故事情节简单,所以,我当时安排学生通过练习“读出语气”来体会小鸭子和鸭妈妈当时的心情。从当时的效果来看,我觉得学生通过练习读以及我与学生的对话──喜欢哪一个,学生结合前面了解的科普知识,感悟了语言的意思,体会了当时小鸭子和鸭妈妈的感情。
不过,现在我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鸭妈妈说:“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这句话是故事中的重点语句,一方面说明了鸭妈妈“让孩子自己去”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样的事情,你自己能做”,从而暗含了“自己的事情,你应该自己做”的道理。我觉得,对这句话,应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一下:除了小鸭子的身体特点以外,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什么?
在表演这个环节,学生进入角色,也就进入课文的情境;通过形体、语气体会、对话等方式,在游戏中,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有了比较深刻的.领会。“假设”,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我觉得,这样做是符合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的。但是,本来这里可以“补救”解决的一个问题:“水不深”,这里,我还是没有意识到,教学中,也没有通过“参与”和“对话”引导学生去认识、体会。
总的评价自己这堂课的教学,在从学生的兴趣着眼,通过朗读、角色表演、游戏等方式,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努力让语文课活起来,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等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自己在把握语文课的特点方面,在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学习体味课文内涵方面还是有欠缺的。语文教学在注重了实践、兴趣、综合的同时,不能忘掉“本”──语言文字的学习领会。这是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4《自己去吧》作为本学期的一堂新教师汇报课,其中所体现出的问题很多,纵观整个实施过程,我认为自己最大的问题是教学设计没有与课堂实施实现良好的匹配。
教学设计与学生特点必须匹配。华丽的教学设计让人耳目一新,但是真正有效的课堂实施才是关键所在。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只有学生真正接受了你所要教的内容那才是课堂教学最终的目的。本次课我曾在101和102班都进行了试教,效果明显都比最后的.汇报课好,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班级学情的差别。101、102班早在一个多星期前就已基本将《自己去吧》这一课的生字过了关,包括基本读通课文的句子。但是我们班在上汇报课之前我没有对这篇课文进行任何的教学活动,所以这三堂课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我最后形成的教学设计其实只是相对101、102班的学情的。因此,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匹配关键在于吃透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备课,并不是教参上的重难点就是真正你班级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你必须根据班级学习的情况合理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有备而来,不乱方寸——处理好预设和生成。这节课里,出现了许多让我措手不及的教学问题。比如课一开始,学生初步读完课文以后,我让他们说一说故事大概讲了什么。初衷是只要说出故事主人公,大概经过就可以了。但是,一个孩子一口气就把课文思想内容说出来了:“我们要学会自己去学本领,不要怕困难。”这样一来,本打算在课时最后才揭晓的内容在一开始就被捅破了。我一下子方寸大乱,头脑中出现了几秒钟的空白。之后的课也就很不尽人意。其实在课前的预设中我应该考虑到这种情况,一些阅读理解能力强的孩子,他的确能在第一遍读课文之后就感悟到课文主旨。如果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那就能及时镇静地做出新的实施办法。
教学设计不能是空中楼阁,离开学生就只能是一张无用的废纸。同时,预设充分之外,还要有些胆量,临阵不乱。这样教学设计才能与教学实施擦出最闪亮的火花。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5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朗读中感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让学生自主地听说质疑
首先我设计了一个充满悬念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小鸭是怎样学会游泳的吗?”接着学生看图说图意,让学生进行听的训练。学生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这个故事讲了哪两种动物干什么的事?这两种动物是在谁的帮助下学会本领的?让学生进行说的训练。然后,教师让学生来质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疑问要让大家帮你解决吗?许多学生都纷纷提出了心中的疑难问题。比较简单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当场来解决;比较复杂的,又紧扣文章重点难点的疑难问题,比如:鸭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教师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二、让学生自主地讨论交流
学生通过激烈讨论交流后,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对于“鸭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这个问题,有的`说:“因为鸭妈妈已经到过那条小溪中游泳,知道那条小溪的水不深,不会把小鸭淹死。所以鸭妈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有的说:“因为鸭妈妈知道自己的孩子脚上的蹼已经长结实了,能拨水了。所以鸭妈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有的说:“因为鸭妈妈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学会游泳的本领,不能总是依赖爸爸妈妈。所以鸭妈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
三、让学生自主地感情朗读
学生在感悟课文内涵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在读小鸭的话时,应该用有礼貌、请求、商量的语气;在读鸭妈妈的话时,应用亲切、温和、鼓励性的语气。每个学生都读得很有感情,好像身临其境。
四、让学生自主地表演课本剧
学生在感情朗读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带上头饰表演小鸭、鸭妈妈,个个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上台表演。有些学生在表演时还能增加自己的一些想法做法,把小鸭、鸭妈妈的神态、动作、语言表演得非常逼真。教师又顺势引导学生明白学本领要自己努力去学,从小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不依赖父母生活。
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已去吧》这篇课文,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大胆地质疑,丰富地想象,合作地解疑,从而为新世纪培养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的合格人才打下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