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3 09:29:09
音乐教学设计15篇

音乐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1、唱《学做解放军》

2、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学做解放军》,感受进行曲的特点,体验“解放军”的自豪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种情绪。

2、通过听赏《我是人民小骑兵》,使学生感受进行曲的节奏特点,以及速度力度的变化在音乐中表现作用。

教学分析:

由于本单元的第一、二课时教授了歌曲《小海军》,所以第三课时一开始我选用了欣赏教材,介绍四种乐器,先动后静,掌握木琴的`敲奏,及吹喇叭的姿势,用歌表演的形式学习歌曲《学做解放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自豪饱满的声音演唱《学做解放军》。

教学难点: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进行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邀请了几位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能听出它们是谁吗?

(请三位同学在教室的角落分别敲击锣、鼓、小喇叭、木琴,其他同学听辨并说出乐器的名称。)

2、师:其中有四种乐器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

(出示木琴)

3、师:我们别看它是由几片竹片组成,比较简单,可由它弹奏出来的乐曲别提有多好听了。

(听赏音乐《我是人民小骑兵》)

(多煤体出示骑兵图)

4、师:启发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述乐曲表现了哪些内容。

5、复听音乐《我是人民小骑兵》在听赏重点之处作一点简要提示,如速度、力度以及情绪的变化。

6、每组学生发一只木琴,让学生边敲边感受速度、力度的变化,让学生初步了解渐强、渐弱的概念,启发学生感受强、弱、快、慢的变化所造成的不同情绪、不同情景。

7、最后一遍一边听,一边请学生敲击木琴,表现小骑兵骑着马过来,又渐渐远去。

二、学唱歌曲

1、师:上节课我们学做了小海军,今天我们来学习做一下解放军好吗?

2、请学生上台表演解放军。(播放歌曲《学做解放军》)

3、出示歌曲谱例在相同的节奏下做标记。(解决附点节奏)

在模仿喇叭声处,用小喇叭标记。

4、师:让我们一边吹喇叭,一边学唱这首歌曲。

5、学会歌曲后,抬头挺胸行进,并以吹小喇叭的姿势来演唱这首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听辨和尝试敲打木琴,帮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木琴不同敲打方法产生的不同音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和探究音乐的兴趣。歌曲学习采用适用于低年级的图画标记,让学生在模仿和体验中学习。

音乐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花儿与少年》,感受到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描绘的画面,了解“花儿”的相关知识,感受到民间歌曲的魅力,逐步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花儿与少年》的欣赏,并配以讨论、分析、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花儿的音乐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花儿”相关知识,了解作品结构,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并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花儿”相关知识,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

【难点】了解乐曲结构,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演唱《掀起你的盖头来》《茉莉花》《龙船调》,并提问:这都是什么地区的民歌?

学生自由回答:新疆、江苏、湖北。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音乐曲库知识储备非常丰富,今天我们一起去青海,学习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顺势揭示课题《花儿与少年》。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乐曲,并提问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情绪优美、欢快地,速度为小快板。

2.教师复播歌曲,并提问乐曲的演奏乐器有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是一首管弦乐合奏,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不仅展现了青海民歌的艺术魅力和舞蹈音乐的风格特点,还充分发挥了器乐的丰富表现力。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聆听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

(三)分段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歌曲,并提问学生:第一主题情绪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欢快,活泼,速度较快。

2.再次感受第一主题,教师提问学生:旋律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之后,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一部分运用了大量的四个十六音符节奏,节奏紧凑,旋律起伏较大,刻画了青海女儿热情、豪迈的性格。

3.教师请学生聆听第二主题,并提出问题:第二主题音乐情绪、速度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优美、抒情地,速度变慢。

4.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聆听第二主题,说说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在旋律特点上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第二主题节奏舒展,节拍变为3/4拍,运用延音线将旋律拉长,刻画了青海女儿向心爱的人互诉衷肠、娓娓道来的动人画面。

5.完整聆听,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觉得乐曲的结构是下面哪一种?(并出示相应的图片,第一种结构:A;第二种结构:A、B;第三种结构:A、B、C;第四种结构:引子、A、B、A、尾声)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作品最后乐段再现第一乐段,属于再现单三部曲式A、B、A。并且乐曲前配有引子,乐曲最后加有尾声。

6.完整聆听并哼唱。

(四)巩固提高

教师介绍《花儿与少年》是上世纪中叶根据青海民歌《四季调》创编的歌舞曲;引导学生聆听青海民歌《四季调》;感受两首作品的异同。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音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其他民族民歌。

四、板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啊!朋友》。

2.欣赏电影《桥》的主题音乐。

教学目标:

1.能用乐队的情绪演唱歌曲《啊 ……此处隐藏15992个字……经意地渗透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可能是一个爱怜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顿热呼呼的早饭……但是他们对我们的爱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该怎样来回报?怎样来感恩?让我们来听一首歌,看看歌曲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初听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指名回答) 生:妈妈伏在桌上睡着了。小女孩把灯熄灭了,并给妈妈盖上了小花袄。

生:她把桌子当成给妈妈的摇篮,看着妈妈在梦里微笑。

师: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如果你妈妈也像这位妈妈一样靠着桌子睡着了,你也能像这个孩子一样做吗?

生:能!

师:好!现在你就是这个懂事的孩子,让我们带着对妈妈深深的爱再次来欣赏这首歌,边听边跟着音乐的感觉用眼神、手势、动作来表现对妈妈的爱!

4、复听歌曲并简单律动。

师:从同学们深情的眼神里可以感受到大家很爱妈妈!请你仔细的找一找,这首歌里哪一句最像小女孩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5、找出难点句,联系巩固难点。 师:歌声真美!下面请老师唱唱歌曲。

6、教师范唱

7、指导学生用la模唱歌谱。

8、分小组检查

9、让我们一起读读歌词,再次体会歌曲的美丽。(师生有感情的分段读歌词。)

10、学生跟琴轻唱全曲。

师:唱得不错!这是一首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我们该用怎样的`表情和声音,妈妈才能睡得更香更甜呢?

生:静静的,好像在哄妈妈睡觉一样唱。

生:轻轻的、甜甜的、温柔的

生:深情、轻柔、宁静的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好!能不能做到呢?用你的歌声来回答我吧!

11、学生跟琴有感情地再唱歌曲。

师:唱得非常好!老师听了也很感动!谁愿意站起来表现一下?

12、全班起立,大家跃跃欲试。

13、分段演唱。

第一段全班同学一起唱,第二段男生演唱,第三段女生演唱。

(看着大屏幕,同学们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现歌曲,并相互交流,气氛活跃。)

三、拓展、欣赏

师:从同学们的歌声中,从大家的表演中,我看到了大家非常爱自己的妈妈!当妈妈长期离开我们的时候,我想我们一定会非常思念她。有一个叫鲁冰花的小女孩,她妈妈离开了她。她是怎么想的呢?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边听边想,歌曲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是啊!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师生初次欣赏歌曲《鲁冰花》。

生:这首歌曲主要讲了鲁冰花非常思念自己的妈妈。

师:鲁冰花爱妈妈!小女孩爱妈妈!我们也爱妈妈!让我们祝天下所有的母亲都安康、幸福!

2、复听歌曲《鲁冰花》。

3、练习:这首歌曲用什么情绪、什么速度演唱。

4、再听歌曲。

四、小结

师:爱是无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父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孩子!让我们用我们最美的歌声来表达对父母的那份爱!(课件播放歌曲,师生同唱)

音乐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一个妈妈的女儿》是一首曲调柔美抒情,言语朴实简练,主题鲜明的儿歌。其曲调采用了川藏地区的民歌音调为素材,使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歌风。它热情地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祖国妈妈无比热爱的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由五个乐局构成的一段体。第一,二句是曲调的重复变化,旋律从低声区进入,流畅而又舒展。歌词将“太阳和月亮”,“长江和黄河”比拟成一妈妈的女儿,形象非常生动,起到了借景抒情的作用。第三句“啊”及八度大跳一下子把情绪推上高潮,充满激情地唱去了“我们的妈妈叫中国”。突出了主题,表达了女儿对祖国妈妈发自肺腑的心声崇敬的心情。第四乐句又运用了八度大跳,使得这一情感更为深情。最后结束在重复变化了前乐句后,音域向上高扬,最后结束在“la”音上。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2、表演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3、了解藏族的曲调风格,介绍藏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韧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2、使学生初步了解藏族民歌的风格和体裁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讨论歌曲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的节奏比较复杂。

2、歌曲一字多音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随乐曲自编动作进教室。

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与节奏。

二:新课学习:学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1、谈话导入——话题从妈妈谈起到:大家还记得《爱我中华》这首歌吗?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祖国就比作我们的妈妈,那么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一个妈妈的女儿!今天我们就来学唱新歌《一个妈妈的女儿》

2、听录音范唱。

要求:(1)听听歌曲唱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绪?(亲切、柔美、抒情)

(2)歌曲是几拍子?

听后学生自由回答,激发学习兴趣。

3、再听录音范唱。

问:(1)这首歌曲说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

(2)歌曲的曲式结构是怎样的?(一段体)

(3)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的风格?

4、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要注意学生朗读的状态,要象唱歌一样去读,要及时纠正)

5、教师范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内容。

6、跟录音轻声唱词。

师:小声地跟着xxx姐姐一起来学习唱这首歌曲,你们要边看歌词,边听,边唱。

7、跟琴学唱曲谱

重点练唱:小节切分和后十六、三连音节奏,以及一音多字的地方,慢速连句成段后跟着琴唱,再跟着伴奏演唱。

8、分句指导唱词:咬字、吐字的完整、规范、清晰。

9、完整地跟琴唱。

要求:低声区的声音不要压,要放松,高音不要喊叫,用些假声唱。

10、歌曲处理。

简单介绍xxx的风俗:边出示图片边解说——一个遥远的地方--美丽的xxx,这里有美丽的大草原,你们看,还有穿着藏族服饰的美丽的xxx姐姐,她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藏族姐姐和我们汉族的小朋友都是一样,都是幸福地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

11、歌表演

(1)、教授基本的xxx舞步动作。

(2)、跟录音边唱边表演。

师:把你们的嘴巴,手,和脚都动起来吧!看谁跳得最好。

三、小结:以鼓励与表扬为主,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指出不足之处,希望同学们加以改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师:请同学们课后找一些关于xxx的东西下节课带来,让同学们一起分享。

《音乐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