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女娲补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会认5个生字,正确读写“塌下、挣扎、熄灭、冶炼、金光四射”等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情感目标
体会女娲补天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设计特色: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女娲补天》的动画片及简单演示文稿程序)。
学生准备
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解“挣扎”“冶炼”的意思。
2、要求学生课前查找有关女娲造人、补天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盘古开天地》……
2、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课件2出示文中的图片)指导看图。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板题:女娲补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神话故事,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板书:女娲是谁?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怎样补天?……)
4、问题提得真好!女娲是谁?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人类的生存,不辞劳苦,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5、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怎样补天?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啊,别着急,请大家到动画片里找答案吧!
二、初读,检查生字
1、播放全文动画配乐录音范读。
2、看了这个动画片,你想说什么?交流。多么神奇的故事啊!老师发现你们被深深吸引了,看得多入迷啊!
3、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神话故事,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们昨天预习得怎么样?这些生字,你们自学得怎么样了?请看大屏幕,课件3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词
塌tā下挣zhēng扎熄xī灭冶yě炼liàn
⑴这四个词你会读吗?谁来试试?重点正音“冶炼”,后小老师带读。
⑵课件4出示生字生字拼音的帽子去掉了,你还会读吗?
4、现在这些生字都跑到课文里去了,你还认得吗?请同学们快快打开课文,自由轻声读课文,课件5出示想想文中哪些段落分别在讲女娲为什么补天?(第一段)怎么补天?(第三、四段)
三、学习第一、二段,解决问题一
1、女娲为什么补天?其实答案在课文中了,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描写女娲为什么补天的有关语句。
2、指名答,交流:哪些语句在写女娲为什么补天?再出示
课件6出示语段: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⑴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板书:天塌地裂)链接课件28出示天塌地裂可怕吗?读读这句话,指导读“天哪,太可怕了!”
⑵“天塌地裂”造成什么后果呢?返回课件6,链接课件29出示熊熊大火。师述: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熊熊大火会烧掉什么?可怕吗?再读读这句,指导读“天哪,太可怕了!”
课件30滚滚洪水。师述:田野里到处是洪水。滚滚洪水会冲走什么?许多人无家可归,许多人在水里挣扎,链接“挣扎”课件可怕吗?再读读“天哪,太可怕了!”
⑶返回课件7
洪水中,火海里,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啊!谁来读读这几句话?一起读出你们的担心、焦急!把可怕的场景读出来。
3、我们再来看看灾难之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快速找出文中的句子。
(课件8出示语段)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课件9出示语段)再把加点的两个词读一读。
4、可是如今呢?大地上再没有?人们再也不能过着?只能?只能?课件10出示
5、看到这些,女娲的心情会怎么样?为什么?
(因为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她是人类的母亲啊!)
(课件10出示第二段,引读第二段:女娲难过极了……)
6、女娲为了救人们,先做哪些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7、过渡
是呀,正因为,“天塌地裂”,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救人们,女娲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这样,人们是否真正脱离了危险?从哪里看出?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所以,女娲为了彻底拯救人们,决定怎么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箭号)那她是怎么补天的呢?
四、学习第三、四段,解决问题二: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1、课件13出示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简洁的话填空
女娲补天先(),接着(),最后()。想完后,和同桌讨论一下。
女娲补天的经过可以概括为这三个词语
课件14出示:先找五彩石──接着炼五彩石──最后补天空。
请在文中圈出这三个字,就是板书“找──炼──补”。
2、女娲是怎么找五彩石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三段。
女娲找五彩石容易吗?(不容易)请你们再读读这几句话,把你认为找五彩石不容易的词句多读几遍,好好练练,能读出她的艰辛就更好了。
3、交流
你从哪里感受到她找五彩石的不容易?重点从两个句子的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机动)
⑴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链接课件32、33)
①你从“零零星星”体会到什么?
(看出找 ……此处隐藏10432个字……。 “火”稍微窄点,尤其要注意右边的写法,笔顺是横、撇折、横折钩、点、点。
E、请同学们在写字本上,把这个字写三遍。
F、“燃”、“熄”这两个字写的时候也要注意,左窄右宽,同学们在写字本上再各写一遍。同学们写字时要注意写字姿势,三个一要做到。
然后和同桌互评。写得好的为同学画颗五角星表扬他,还不规范的帮他指出来,请他再写一遍。
3、同学们写得很认真,咱们一起来把这几个词读一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用学生的眼睛去发现这些字的结构和规律,加深理解,教师进一步地指导,反复训练,并及时少量书写,利于学生积累运用,让生字的读与写相得益彰。)
4、同学们这几个词都理解意思了么?预设:冶炼
冶炼:a用培烧、熔炼、电解、化学等方法从矿石或其它原料中取得所需要的金属。 b结合课文说说冶炼成什么?很稠的液体。
5、默读课文,借助课题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指名生回答,预设:女娲补天。(原来借助课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个这么好的方法。)
三、品读第一段,探究“为什么”
(一)女娲补天的原因
1、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同学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2、找找看课文中写女娲为什么补天的是哪些自然段。(第一自然段)
3、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用喜欢的符号勾画出女娲补天的原因。
生勾画,指名汇报
4、师范读出示: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5、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女娲为什么要补天。生看大屏幕,齐读。í
(二)想象画面,感受可怕
1、读完这段话,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来谈谈你的感受。同桌间可相互交流。
2、交流反馈:
预设:a、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我们脚下如此坚实的.大地怎么都会被震裂了?天上塌下的那块太大了、太重了。所以文中不用掉下、落下而要用----生接说塌下,不但地被震裂了,还出现了一道道深沟,这天塌地裂的景象真——可怕!(天塌地裂)男生读。
b、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人们在挣扎,在惨叫,大火烧到身上,火辣辣地疼,洪水淹到了脖子,透不过气来了!这水深火热的处境——可怕!(水深火热)女生读。
3、同学们发现了么,在描写天塌的情景时,文章用了这些词语(词语变红: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发现这些词的特点了么?这类词叫做叠词。
4、(出示去掉叠词的句子),去掉这些词语,大家再读读看什么感觉。叠词的使用更能逼真传达出人间的惨状。
5、洪水中,火海里,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啊!来,咱们一起把可怕的场景读出来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到情景的可怕,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幻化出一幅幅画面,在读中感悟的同时,训练思维。学生在转换语言的过程中,把神话故事真正读进自己的心灵。)
(三)复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女娲补天的原因吗?如果能把这些词语都用上,就更了不起了。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ㄖ该复述。(1、真好,能用自己的话把女娲补天的原因说清楚。2、你把女娲补天的原因说具体了2、真不错,用上了老师给的这些词,把这个部分说得更生动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课文内容复述,利用评价语指导学生复述时要用自己的话,具体生动地把故事讲出来。)
四、总结
本节课,我们解决了上课时提的第一个问题——女娲为什么补天。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接下来两个问题的答案,女娲究竟是怎么补天的呢?女娲到底是谁呢?语文书中找不到答案的,同学们可以查找课外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对课堂的所学进行了及时的回顾和整理,加深了记忆,而且将课堂的情感延伸到了课外,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体现了语文教学源于生活,溶于课堂,用于实践的学科特点。)
五、作业
1、抄写词语和印象深刻的句子
2、阅读更多的神话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书写其余10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大意。
2、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指导书写生字词
二、探究“怎样补天”
1、引导学生用精炼的词语归纳出补天救人的过程。
2、出示提示,引导学生简单复述补天救人的过程。
三、“补天后的情形”
交流归纳。
四、合作学习,深入理解女娲身上的精神品质。
1、出示问题:女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句子进行说明,然后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2、全班交流。
(1)女娲善良的特点。
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如“女娲难过极了……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然后,找出关键词句进行体会,并指导朗读,评价。
(2)女娲勇敢的特点。
如“可是,天上的大窟窿……把天补上。”,“女娲把它……立刻被补好了。”
指导朗读。
(3)女娲不怕困难的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句子,并找出自己认为特别关键的词。体会后指导朗读和进
行评价。
“她跑到山上……泉水中找到了。”,“五彩石找齐了……很稠的液体。”
(4)女娲的力量神奇。
女娲能请雨神,能造船救人,能炼石补天等。
五、朗读最后一段,把女娲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转化为对她的赞叹。
1、那天边的五彩云霞是女娲冒着生命危险,不怕艰辛换来的,所以显得格外美,那么你认为该怎样读好最后一段?
2、齐读。
六、复述故事,积累语言
出示:复述的要求
1、要读熟课文,记住故事的情节和重点词句。
2、把课文内容变成自己的话,不能背诵原文,要把课文内容尽可能详细地讲出来。
3、复述时,话要说得清楚、明白。
学生练习复述,小组内复述,全班交流。
七、课外拓展
1、女娲是谁?利用查找到的资料一起交流
2、讲讲课外还阅读了哪些神话故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