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12 16:05:05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4篇(热门)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4篇(热门)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1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为了充分体现出教学主体性,优化课堂结构,我设计并尝试了以下教学: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学法,学生可采用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读中感知、层层递进

《大纲》明确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我实施了分布教学法:

1、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于直呼困难的多拼读几遍。

2、反馈读:通过指名、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反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逐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3、了解读:图文并茂,读思结合,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借助电教质疑解疑,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我将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集感知、想象、领悟、表达于一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在这个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2、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表现有那些不同点? A、学生边看图片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b、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c、全班进行交流

不同点之一:

铁罐很傲慢,而陶罐很谦虚。

不同点之二:

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铁罐和睦相处。不同点之三: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的命运都不一样。

①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厚厚的堆积物里发现了陶罐,人们看见陶罐后,心情如何呢?

②陶罐对人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③人们为什么没有发现铁罐呢?它到哪里去了?

④想象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和陶罐分别都象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们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教师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理解“奚落、谦虚、懦弱、轻蔑”等词语。

4、小组在次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议中感悟、知道实践

议论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议论出见解,才能不断开拓思维,提高认识,最终运用于实践。针对这篇课文,我设计讨论话题如下:

1、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2、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3、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六、注意观察、认真书写

1、出示6个生字,并认读。

2、学生指出难写的字。

3、师范写难字,生指出不足点,师改正。

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课前准备】

1、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

2、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摸一摸。

2、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3、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2、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3、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同座配合,向全班展示朗读。

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讨论,合理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⑴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⑵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⑶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4、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5、全班交流,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四、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 ……此处隐藏21458个字……踪的原因。

(5)表达对阅读文本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铁罐无影无踪的原因。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 复习字词,初步感知

(1)出示词语: 傲慢 轻蔑 恼怒

指名读 全班齐读

(2)下面老师再考考你们,看看谁会演,你能把“傲慢”这种神态表演出来吗?再出示“轻蔑、恼怒”全班表演

引入: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都是描写谁的神态?板图:铁罐

(二)朗读品味,内化感悟

◎研读铁罐子

(1)自由大声朗读1——9自然段,抓住铁罐的神态、语言好好研究研究这是一只怎样的罐子?(描写神态的词语用“▲▲”标出,描写语言的用“~~”标出)

(2)反馈交流:课件随机出示句子

1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铁罐直呼其名,可见傲慢无礼。读的时候语调上扬,有点挑衅的味道)

师言语激励、引导:会读,就理解了傲慢,理解了傲慢,就会读了。看看谁能读出铁罐的傲慢。指名读

2“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可以看出铁罐很神气,自以为是,狂妄自大。语调下沉。)指名读

3“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看出铁罐不友好,不讲理,霸道,蛮横。读时声高气粗。)指名读

4“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这里没有描写神态的词语,谁能补充?铁罐( ) 请你把这个词语填上去,并带着这种神态读一读,好吗?

看出铁罐怒不可遏,近乎疯狂,火冒三丈等。语调紧凑高昂。)

指名读 齐读

5同学们体会得好,才读得这么棒。现在请同学们再把铁罐四次说的话读一读,注意神态,可以加上动作。好,下面老师引读,一组读一次话,第一组读铁罐第一次说的话,第二组读第二次的话,清楚了吗?

(教师引读:铁罐傲慢地问――、铁罐轻蔑地说――、铁罐恼怒地说――,铁罐怒不可遏,说――)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只蛮横无理的铁罐。

6 铁罐用这么尖刻的话来讽刺挖苦陶罐子,课文用了一个词,说铁罐常常(奚落)陶罐。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凭什么奚落陶罐呢?(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看不起陶罐。)

6 师:真能干!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固(板书:坚固),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的人短处(边说边标示箭头)。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对待的呢?

◎研读陶罐子

A 指名读读描写陶罐的句子

1“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谁能读出谦虚的神态)

2“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陶罐子可能还会说些什么?不会生锈、美观)

3“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4陶罐不再理会铁罐。(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辩)

B 出示四句话,自己读读,看能不能想出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陶罐?

(谦虚、有礼、友善、讲理、据理力争、克制、不卑不亢、宽容、坚强)

指名板书。

这些同学,能想出这么多恰当的词,真是了不起,大家读懂了,这是一只(齐读板书的词语)的陶罐,可见,陶罐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有感情朗读

这个谦让和宽容的陶罐却偏偏遇到一个傲慢无礼的铁罐。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童话故事啊!想不想分角色表演读。

1同桌两人一人当铁罐,一人当陶罐练习对话,注意只读对话部分。

2指名当配音演员,

3请刚才同桌练读时演铁罐的站在左边,演陶罐的站在右边,全班同学看着大屏幕的视频来演读。

◎研读陶罐和铁罐的变化

(1) 过渡:要说当配音演员,你们还真够格。你们出色的朗读表演让老师深深陶醉了,老师仿佛已走进了这个童话世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陶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它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大家默读10——17自然段,划出写他们变化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句子)

(2)指名说,齐读课件出示的三句话。

1、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2、“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3、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板书:无价之宝 无影无踪

(3)质疑问难,反馈交流。

1、陶罐还是当年的陶罐吗?(陶罐变了,变成了珍贵的文物,很有价值。)

2、铁罐到底哪儿去了呢?

3、……

(大象博士告诉我们,放录音: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同氧化合生成氧化铁,即三氧化二铁,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铁生锈后呈现出来的红褐色粉末。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这就是铁罐最后无踪无影的原因。)

听了大象博士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三) 表达感受,深化感悟

(1)过渡:铁罐仗着自己坚固的长处奚落陶罐,年代久远,结果却无影无踪,而陶罐呢?还是那样朴素美观,变成了无价之宝。我想学到这儿,大家肯定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你想说些什么呢?请拿出自己的留言板把想说的话写上去。课件出示:

我想对铁罐说:

我想对陶罐说:

我想对自己说:

(2)反馈交流

(3)总结:我们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让我们大家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和睦相处吧!

(四)拓展延伸,强化感悟

出示名言警句,学生读读背背。

1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五)布置作业

仿写:以《 和 》如:《梅花和雪花》、《左手和右手》、《钢笔和铅

《电话和手机》等为题,展开想象和幻想,编一个童话故事。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4篇(热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