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5-10-17 09:29:09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常用(2篇)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常用(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一、文本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观察描写植物的名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文章运用散淡的语言、恬静的笔法,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等内容。文章从整体到部分,重点放在爬山虎的脚上,并紧扣题目,让学生读后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教学本文,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学习如何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的方法。

二、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均、曲、萎”3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虎、操、占”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4、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芦荟,让学生动笔写芦荟,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自觉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感受爬山虎的叶子的可爱。

四、教学难点:

1、把握课文的描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猜谜导入,课前谈话。

1、同学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一起来猜一猜。(PPT1出示谜语)

2、见过爬山虎吗?在哪里见过,能简单介绍介绍吗?

3、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写爬山虎的文章,准备上课吧。

六、初读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课本36页,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PPT3出示自读提示)

2、检查词语

检查读音(ppt4):

嫩绿一顺儿空隙漾起

叶柄弯曲萎了牢固

(1指两名学生读词语,评价、正音,2去掉拼音读,3全班齐读)

3、书写指导:这些词语中有一个字特别容易写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T5出示“隙”)[隙]1左右结构,左窄右宽。2、右部上面是“小字不带勾”,不要写成“小”;中间是“曰”,不要写成“日”或“目”。师范写,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相机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4、(PPT6出示;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相机板书:生长地方、叶子、脚。顺势理清课文脉络,相机板书。

5、谁能结合板书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七、研读第二段

1、叶圣陶爷爷笔下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PPT7出示要求)(PPT8出示第二段)

2、学生交流。

预设一:刚长出来的叶子…。

1、(ppt9出示叶子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2、出示第一句,指生读,这一句写了爬山虎叶子的什么特点?教师评价:你关注了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很好。(相机板书:颜色)你发现爬山虎的叶子颜色是怎样的?评价:你发现了爬山虎的叶子的颜色变变化,很不错。

3、谁来读读这句话?指ppt9,这就是刚长出来的叶子,他是()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的。(齐答)

4、想着叶子颜色的变化,一起读读这句话。“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不几天”你明白了什么?(时间短、叶子变化大,长得很快)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能写出了叶子颜色的变化?从哪两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连续观察?(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作者的连续观察。)

5、还有写叶子颜色的句子吗?引出句子二(略处理)

过渡:除了颜色,你还发现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引出句子三(详处理)

预设二:PPT10出示四句及图片

1、指生读。这句写了爬山虎叶子的什么特点?

2、三种方法,重点理解“一顺儿、铺、均匀”你有什么感受?(作者描写的准确生动,进而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3、指导朗读:指生读、范读、再指读、齐读。

4、爬山虎的叶子这么整齐,这么均匀,如果一阵风拂过会怎样呢?指导想象画面,学生带上动作读一读。没有风的时候,叶圣陶爷爷在(仔细观察),有风的时候,叶圣陶爷爷还在(仔细观察)(齐答)

5、小结:叶圣陶爷爷细致观察,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子的颜色变化,由嫩红到嫩绿,绿得那么新鲜,叶尖还一顺儿朝下,那么密那么均匀。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一下这爬山虎的叶子吧。(ppt11出示第二段)

八、拓展训练

1、课件出示芦荟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芦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2、让学生动笔写一写。

3、指生展示。

九、作业布置

1、找出课文中你觉得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2、选取一种植物,仿照第二段写一写植物的叶子。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

2、认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位置。

3、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

4、结合观察发展学习的审美情操。

5、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二、教具

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读课题,认识“虎”。

四、学习过程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脚?自由朗读。

2、精读重点段,抓训练项目过关。

3、学习写脚的样子:

(第三自然段)

⑴ 自读描写“脚的样子”部分。

⑵ 小组合作,分别找出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句并划下来。

⑶ 抽生读。

⑷ 出示实物练习说。

⑸ 演示并指导背诵。

⑹ 总结。

4、学第四五自然段:

齐读后小组合作找出与“爬山虎”有关的动词。

抽生读,板书,触、变、巴、拉、贴。

上台演示,生评议,师引导,体会动词表达的准确性。

演示。指导朗读、背诵。

齐读“脚的变化”部分、并说说有哪些变化、

5、总结:

3~5自然段分别讲什么?完整说说,围绕脚先讲什么?又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演示“叶子”部分,看后谈感受,指导朗读。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常用(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