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懂得一定要珍惜时间的道理,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3.学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前板书:15、夏天里的成长)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夏天里的成长》,找到了文章的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板书: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都写了哪些方面呢?(动植物、其他事物、人)(板书)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夏天里的成长》,深入感受万物的生长,体会作者的写法。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走进文本,感受成长
学习提示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动植物在夏天成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你从哪句话发现的?
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1.这句话能说明生长特点: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1)引导理解“活生生”。(实际生活中的,发生在眼前的)
(2)在本段中作者围绕第一句进行了叙述,可以看出这段的写作结构是总分。
(3)师生配合朗读:“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读出节奏感,稍快。
老师读第一句,学生读剩下的。
(4)刚才大家读到“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真的有那么快吗?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植物在夏天的快速生长。(板书:夸张修辞)
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生物就在眼前飞快的长呢!除了动植物,还有什么也在长呢?请看学习提示2。
学习提示2:自由朗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两段中事物和人的生长有哪些特点呢?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1.第3段写了山地水铁轨柏油路在生长,正如文中所说: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
2.有一句谚语这样说道“不热不长,不热不大”。夏天到了,温度升高,庄稼就长得很快;如果气温不够,节气不到,庄稼就成熟得较慢。
大家看,有生命的植物、动物和不具生命的山水、铁轨甚至马路在夏天里都在长大,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迅速成长的时期,人也是一样的,也在一天天地长大。人在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特点呢?
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学生们的身体、年龄都在成长。
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说明人的成长呢?
(引用了两句谚语),先交流意思再说说作用。
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初六,要看庄稼抽穗开花,如果抽穗开花会让农民们欣喜不已。(抽穗是禾谷类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发育完全的穗,随着茎秆的`伸长而伸出顶部叶的现象。它是决定作物结实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对外界条件反应敏感。)
处(三声)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两句谚语共同的意思:如果农作物夏天不长或长得太慢,秋天就没有收成的希望。所以说农作物要抓住夏天的关键时刻使劲地长。
我们人不也是这样,要不断成长。作者由农作物写到了人,就是要告诉我们“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这也是本段的中心句。
这里的“热天”对于我们来说是什么时候呢?(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时期)
你从这句话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学生自由交流:我们要抓住这黄金时期努力成长,不仅让身体成长,还要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学生再次朗读: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孩子们,你们看,这篇文章虽然简短,但是结构十分清晰。课文以开头的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统领全篇,从有生命的事物到无生命的事物再到人的成长,层层递进,在文章最后点题,告诉我们“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2-4段中每段都有中心句,这正是本单元我们需要掌握的写作方法(板书:围绕中心意思写作)。当然,你也可以运用修辞、引用名言或者谚语让你的内容更丰富。(板书:修辞、名言、重点内容详写)
相信此时你已经抑制不住自己创作的冲动了,让我们进入任务二的学习。
任务二:改编小诗
学习提示:再次朗读文章,体会作者的写法,并完成下列的小诗。
夏天里的成长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天地变丰满;
稻秧长,甘蔗长,地是;
水长,瀑布长,河是;
长,长,是;
长,长,是;
啊,神奇的夏天,让我们快快成长吧!
三、检测导结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
《夏天里的成长》向我们展示了天气炎热、生物活跃、色彩鲜艳、乐趣无限的夏日景物特点,是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来讲的。这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收束全文。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量地长。”
本文选编到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知道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苞、蕾、苔、藓”等生字,理解词语、谚语等。
2.学会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来围绕中心句去表达。
3.了解万物在夏天迅速成长的状态,知道要遵循规律,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句,从动植物、非生物和人的成长三方面来感受中心意思。
教学难点
学会从不同方面抓典型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师:我们都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么夏天呢?
图片展示夏天里万物的生机勃勃。
生交流。
师总结:夏天,是成长 ……此处隐藏8880个字……鸡、小鸭都在成长。那么还有谁在夏天里成长呢?谁愿意把第3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1)一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其他学生仔细听,做标记。
(2)教师板书“因为……所以……”,引导学生用此句式描述该段中五种事
物成长的特点。
(3)小组交流、汇报;
质疑探讨。
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因为稻秧长,甘蔗长,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因为水长,瀑布长,所以河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因为铁路的铁轨也长,所以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了。
因为柏油路长,所以路面高起来。
质疑:为什么没有生命的铁轨和马路也会长呢?
明确:这涉及物理知识,如果学生不理解,教师可做简单的讲解。夏天温度高,铁轨受热会膨胀,所以会把缝隙填满;柏油马路是由黑色的沥青铺成的,沥青吸热能力强,如果沥青层比较厚,到夏天沥青马路表面的温度会高出气温十几度,路面就会发软,看上去路面好像变高了。
(4)指导学生理解俗语“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预设:教师出示另一句民间谚语“该冷不冷,五谷不丰;该热不热,五谷不结”。农家人在年复一年的'播种、收获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而这些经验常以朴实易记的俗语记载下来。“不热不长,不热不大”也是如此,夏天到了,温度升高,庄稼就长得很快;如果气温不够,节气不到,庄稼就成熟得较慢。
(5)指名朗读本段。
朗读指导:火热的夏季到处是一片热闹的景象,朗读时语调要欢快,读出万物飞快变化的感觉。
3.体悟人也在“成长”,要用力地成长。
过渡:同学们,有生命的植物、动物和不具生命的山水、铁轨甚至马路在夏天里都在长大,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迅速成长的时期,那么人也是一样的,也是在一天天地长大。人在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学生结对或分组讨论。
A.学生们在夏天里是怎样成长的?
(学生们的身体、年龄都在成长。不管升级或跳班,无论快慢,总是要长。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
B.读读文中的两句谚语,作者引用它们是为了说明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预设:学生缺乏农作物方面的知识,教师可简单地向学生解释两句谚语中蕴含的农作物生长的知识。“六月六,看谷秀。”这里的六月六指的是农历六月初六,正值炎夏。“看谷秀”就是看着庄稼抽穗。所谓“谷”,和现在的说法“谷物”之“谷”的含义一样,不单纯是指稻谷。这句民谚的意思是庄稼长势如何,能否获得丰收,在这一天就能看出个八九不离十。“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即为“出暑”,处暑节气意味着夏天结束,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此时黄河以北地区气温下降。这句农谚是说到了处暑节气,地里的庄稼还出不了穗头的话,就不行了,就熟不了啦,不如做饲料割掉喂牛。
C.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质疑:①这里的“热天”仅仅指的是夏天吗?
②这里的“长”只是指身体的长、在学校年级的变化吗?
明确:“热天”不仅仅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和环
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时期。如果说夏天是植物、动物迅速生长的时间段,那么青少年时期就相当于人生中的夏季,这个时候是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长”不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还指知识的积累、思想的成熟,比如对时间的珍惜,懂得坚持对于成长的意义等,更侧重于人的精神上的成长。所以,课文最后一句话是在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获取知识、能力,不能错过获得知识储备的最佳时期,否则可能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2)学生自由发言,谈一谈对“成长”二字的理解,说一说从这一自然段中得到的启迪。
(3)齐读第4自然段,再一次体会人也要努力成长的道理。
小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地生长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量地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
三、体会写法,拓展延伸
1.体会文章的主要写法。
(1)学生结合课后习题,想想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再和同学交流。
(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句,全文围绕着这句话描述了植物、动物、非生物和人在夏天里的成长,脉络非常清晰。作者选取的事物非常有代表性,写出了它们成长的特点。)
(2)学生结合自己多次的朗读体验,说说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文中的语言都是我们熟悉的语言,浅显易懂,这种表达虽然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2.快乐小练笔。
(1)夏天,你周围的事物还有哪些也在生长?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句式,也可以自由创作。
示例:夏天,苹果树也在快速地生长着,几日不见,豌豆大的小苹果就长得像拳头了;鸟窝里嫩黄的小鸟扑腾扑腾翅膀,一夜之间便可以飞出鸟窝去觅食了!
(2)想一想夏天里的事物,写一首《在夏天里成长》的小诗。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积累关于农作物生长的农谚,了解相关知识。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夏天里的成长
夏天表面指季节,暗指人生最好的时光
成长万物生长知识累积丰盈自己
教学反思:
《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通过描写夏天里万物都在成长的自然现象,说明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的哲理散文。全文都是围绕课文的中心句,即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来写的,可以用这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揭示了全文的主题。
这节课我在课件制作上力求实用,教学目标和学习提示的出示,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学习方面提供有效帮助;教材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整节课教学流程清晰,环环相扣,学生小组合作的效果良好。学生通过默读课文,体会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边读边用笔画画、写写,看看作者描写了夏天谁在成长,它们有什么特点。这一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感悟的能力。
通过设计问题“夏天还有哪些生物生长迅速,你能仿照课文的句子说一说吗?”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列举的几种事物和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夏天动植物成长迅速的特点,最终使学生明白因为文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本人课堂临场智慧还需提高,对预设到的情况缺乏有效处置;在统整提升环节,归纳不够精炼;课上对课文读的不够;学生回答问题的激情未能调动起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