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5-10-29 16:05:08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9-10页内容,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的基本特征。

2、经历探索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体会圆柱和圆锥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和高。

教具准备:

课件,圆柱、圆锥实物,模型,长方形小旗一面。

学具准备:

圆柱、圆锥实物,圆锥模型,剪刀,长方形、半圆形、直角梯形、直角三角形小旗各一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吃冰淇淋吗?你注意过装冰淇淋的盒子吗?(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请看屏幕,这是我搜集到的一些冰淇淋盒,看到这些盒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到:左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右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学生喜欢吃冰淇淋,引入对它们各种各样盒子形状的研究,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你说我讲

1、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左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圆柱。

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冰淇淋盒,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圆柱形的物体吗?在哪里见过?他们什么样?

学生可能提到未削的铅笔、水杯、胶棒、水彩笔盒、茶叶筒、木头、广场上的圆柱子、压路机的磙子、宾馆的旋转门等等。他们美观、实用、安全、能滚动

(2)探索研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数一数,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看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探索提示)

提示:

①数一数,圆柱有几个面?指给同桌看。

②摸一摸,圆柱的几个面有什么不同?

③滚一滚,把圆柱不同的面放在桌上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

④比一比,你的圆柱和同桌的有什么不同?

(3)汇报交流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汇报。

①圆柱有3个面。哪3个?让学生指一指。

②学生会说“圆柱有两个圆形的面,平平的。”此时教师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再摸一摸感知一下,并介绍:圆柱上下这两个圆形的面叫圆柱的底面。(板书)

可能会有学生提到这两个圆大小一样,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这两个圆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是用眼睛看的,也可能是估计的。给他们时间验证一下,再交流。学生的方法可能有:量直径;把两个圆在纸上画下来比对;或画一个再看是否重合;也可能剪下来比较等等。

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后利用课件演示两个圆重合,并板书: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圆柱还有一个面,学生可能会通过手势表示,却说不出来。也可能知道叫侧面。教师根据学会的回答介绍:圆柱的曲面叫圆柱的侧面,并板书:侧面曲面。

③底面放在桌子上不能滚动,侧面放在桌子上可以滚动。师:我们平常见到的哪些圆柱利用了它能滚动这个特点?

压路机、擀面杖、滚筒刷等,学生说不上来,教师可以提示引导。师:这些圆柱滚过的地方会是什么形状呢?

学生演示,猜测过后,教师可以用课件演示一下:长方形。

④圆柱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课件出示装满牙签的圆柱塑料盒和装满水彩笔的圆柱盒,问:这两个圆柱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圆柱的高。追问:什么是圆柱的高?圆柱有多少条高?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问:这些牙签和水彩笔是圆柱的高吗?假如他们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板书:圆柱有无数条高,高的长度都相等。课件演示圆柱的一条高。师介绍:生活中,我们把硬币的高叫厚,圆柱水井的高叫深,铅笔的高叫长。

师:除了高,这两个圆柱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底面的大小或底面直径半径等。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通过数一数,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感知圆柱的底面、侧面的不同,加深对圆柱的认识,并通过课件演示,加以学生的想像,体会出圆柱有无数条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认识“圆锥”特征

(1)整体感知

师:右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圆锥。师: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圆锥?

学生可能提到铅笔尖部、塑料跳棋下部、沙堆、陀螺等。

(2)自学探究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研究圆柱特征的方法,自己研究一下圆锥的特征。

(3)汇报交流

教师板书:一个顶点一个侧面曲面一个底面圆形

着重让学生说说: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什么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有多少条?让学生先猜测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学生可能认为是三角形,也可能认为是扇形,然后滚动圆锥学具自己体验,最后通过课件展示验证。

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在想象圆柱逐步变成圆锥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体会了圆柱和圆柱的区别,所以在研究圆锥时,借助前面对圆柱特点的学习,全部放手,让学生不仅收获“渔”,还学会了用“渔”进行“捕鱼”,同时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3、比较异同

师: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相同点: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形,侧面都是曲面。不同点:圆柱有2个底面,圆锥有1个底面。圆柱侧面滚动后是长方形,圆锥是扇形。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可以追问: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为什么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呢?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的异同,使学生深化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后面一追问,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加强了圆柱和圆锥的联系,又为后面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作了铺垫。】

三、自主练习

1、下面的物体哪些是圆柱形的?哪些是圆锥形的?

教师可 ……此处隐藏7392个字……新知识呢?和同桌交流一下。

五、作业

六、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我们是从哪些方面对圆柱的特征进行研究的?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对于圆柱是从面、直观图、高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我及时设问: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圆锥?通过交流学生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有效地迁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激发。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观察、研究之中。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然后,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阅读课本,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

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㈠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

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那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

(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请你拿起桌上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深入到学生中,倾听孩子不同的见解,做到心中有数)。

2、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语言可能不严密,教师随时正确引导)

谁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交流,教师系统整理。

⑴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面积相等的圆,这两个圆面就叫做底面。

⑵圆柱还有一个曲面,这个曲面叫做侧面。想一想,这个曲面展开会是什么形状?想个法子试一试!

(3)上下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想一想,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认识圆锥的特征

教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发现了圆柱体的特征,那么大家能不能继续努力,来寻找圆锥体的特征呢?

1、拿出桌上的圆锥形实物,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又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⑴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猜想一下,圆锥的侧面展开又会是什么图形?试试看!

⑵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想一想圆锥的高有几条?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通过努力,找到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下面做一组练习题看看大家对刚才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请打开课本翻到48页,看第一题。

1、完成自主练习第1、2题。(注意倾听学生不同的意见,并让他们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

2、完成自主练习5。(利用课前准备的各种小旗)。

3、完成自主练习4,6。

四、实践。

1、让学生动手量圆柱、圆锥的高。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20页的例1,“练一练”和练习五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1场景图,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什么?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怎么分?如果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

学生交流(揭示课题:圆柱和圆锥)

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研究圆柱

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

⑵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板书: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圆面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先对照圆柱的直观模型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再让学生在实物模型上找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研究圆锥

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

⑵仔细观察圆锥,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

⑶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锥的'高

出示圆锥的透视图,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

⑸在圆锥的实物模型中,相互说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

三、巩固练习

1、讨论“练一练”。

交流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

2、做练习五第2题。

⑴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⑵在书中连线。

3、做练习五第3题。

⑴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想想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状?让学生旋转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确。

⑵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自己做一做。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