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教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教学设计1体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一个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多种能力,不仅能让学生敬佩,对学生有影响力和感染力,而且也是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充满启发与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但作为指导者,教师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力将会更强,他的敬业精神、责任感、事业心、道德表现,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具体而言,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从哪里来呢?
第一、关心爱护并严格要求学生,用真情打动学生。
这是为人师者首先必备的人格。只有有了这种博大的爱心,做教师的才会真正去了解学生,真正去关心学生,尽心去教导学生,把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是教书育人的基础。
第二、努力提升自我素质和师德修养,以美德感化学生,以榜样教育学生。
古人讲“身正为范”,强调的是“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示范力量。现在我们大力提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师德师风修养,重视的仍然是为人师者自身形象的塑造,强调的是教师以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坦荡的胸怀,高尚的言行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无形教育。
第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业,用专业知识技能征服每一个学生。
教师想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自己有一桶水。因此,一专多能,轻松幽默,成为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征服学生,受到学生的`欢迎与推崇。
第四,融于学生,以民主平等的教风吸引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法的多样性,思想的创新性,做到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与时俱进。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用真情去关爱学生,用美德去影响学生,用专业知识技能去征服学生,用民主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用“教学相长”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他就具备了让学生佩服和敬仰的人格魅力。
教师教学设计2【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3、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2、难点: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教学安排】
1、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内容,
2、用心体会深刻的寓意,学生自主探究,
3、观察自然、思考生活,联想人生,获得启示,丰富思想
4、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深化感受与思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散文《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焕发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激励。《夏之绝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生命之美是瞬间的,脆弱的,只有我们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大自然,才能发现美,才能体会到生活之美。《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诗中的物候》告诉我们,古人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悟出了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还能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看看一个外国人又从大自然获得了那些启示。
(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铺垫。利用本单元的前几篇学过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度到本文的学习。)
1、整体感知,读中说品
㈠初读文章
⑴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⑶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
要求: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语言通顺,意思连贯。
(学生初读课文,读出感情,说出大意,加强对文本的理解的力度,为下一步打好基础。教师不讲,学生自己去读,在听读中感知文本的内容,完成自主学习文本,自主诵读,自主吸纳文中的营养。学生说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促使学生提高吸纳的效率,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的学习的主体地位。)
㈡再读文章,读中说品析
⑴学习跳读文章,寻找自己感受最好的或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品读。
要求:读也语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运用朗读的技巧。
⑵学生交流,说出朗读的方法与原因,教师点评。
要求:可以说整个语段的语气语调的特点,也可以说一句话中的一个或几个词的读法。
(这个板块意在引导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领悟,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朗读探究中,自主地领悟文本的内涵。读中品,品中读,真正达到学生在听读中领悟文本的目的。)
2、问题探究,质疑解难,加深认识,品中说悟。
⑴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物象,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⑵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⑶本文的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探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的特点?
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
(方法:全班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进行研讨,要求用把理解的意思写下来。)
过程:第一步。学生自读,小组探究交流
第二步。小组间交流。
第三步。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形成对文本解读中问题共识。
(这一板块主要的目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自主、合作、探究,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主旨。提出的问题,为的是加深对内容主题的理解。通过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在相互交流中,提高理解力,在相互的质疑中,提高分析力,在相互对话中,提高表达能力。养成读书能深入思考的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
3、品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深刻哲理。悟是说品。
⑴学生自由选择品味点或是难点,进行朗读。
⑵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出自己的`疑点。学生答疑,教师点拨。
教情设想:几个精辟的句子理解。
①人生要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而事实上人生的风雨是时刻存在着的,就 ……此处隐藏25533个字……,二月是个特殊月我们把它叫做平月。(板书:平月)
师:好,同学们快来数一数,大月有几个月?小月有几个月?(板书:7个、4个)
(二)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
师:我们研究了大月、小月,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呢,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特别聪明,想出了一种拳头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有同学会吗?
(1)教师借用白板讲解,注意两点:①讲清数的方法;②数到2月虽然在拳头的凹处,但2月不是小月,习惯上称“2月平”。
(2)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拳,跟老师一起数。
(3)学生试着在下面自己数一数或和同桌数一数
2、儿歌记忆法
师:除了这种拳头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儿歌形式记住大月?(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师:这里的腊指的是几月呢?你们知道吗?(12月)只要我们记住了大月,二月特殊剩下的就是小月,好同学们试着背一背这首儿歌,记住哪些月份是大月…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师:我们学习了两种记忆大小月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好,你就用哪种方法记。
3、记7月8月
(1)师:你再来观察大月的月份,你有什么发现?(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单数月和双数月,以及7月8月两个相邻的月份都是大月)你还可以这样记忆,这两个月正在放暑假,都是大月,我们可以多休息几天。
(2)师:为什么7、8两个月都是大月呢?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古罗马有一个叫恺撒的皇帝,他的生日在7月,7月是单数,于是他就规定一年的12个月中,单数月是大月,双数月是小月,他死后,他的侄子继位,可他的生日在8月,8月是小月,他觉得这样有失尊严,便把8月改成大月,8月变成大月后,后面的月份也就变成单数月是小月,双数月是大月了。
(三)反馈:
1、师:同学们记住了大小月了吗?好,那老师考考你们,你的生日在几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2、师:课堂上老师不能叫到,这样吧你的生日在大月的现在举起手来,生日是小月的再举起手来,有没有生日在二月的?
(四)深入研究,了解闰年
看来同学们已经记住了大小月,但在这些月份里面有一个特殊月二月,它有时28天,有时29天,这28天、29天的变化中有什么规律吗?这是老师整理的部分年份二月份的天数如下:
(1)师:请你仔细观察二月份的天数是怎样变化的?
生:每隔三年就有一次29天。
师:那就是说每4年就会出现一次29天,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2)发现闰年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发现每4年就会出现一次29天,也就是每4年就会出现一次闰年,我把表格中年份又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看看(课件)按照规律是…所以最后一行是?
师:那么闰年的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举个例子,20xx与4有什么关系呢?谁发现了?
生:正好是4的倍数,教师试算。
师:好,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判断一下这两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师:我们知道平年和闰年就因为二月而差出一天,闰年比平年多一天,那平年全年到底有多少天?该怎么算?(生说一年有12月个,把12个月的天数加起来,就是全年的天数。然后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生A: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生B:31×7+30×4+28=365天 生C:30×12+7-2=365天 生D:31×12-4-3=365天
(板书:365、366)
(3)介绍平年与闰年的科学常识。
师:同学们都知道了,每4年就会出现一次闰年,这是为什么呢,这里还有一个科学常用识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4)我们再来判断一些年份是否是闰年,(白板)用加4减4的方法或看数字的后两位是不是4的倍数来判断闰年。
(5)引出1900年是闰年吗?总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三、练习
我们研究了大小月,又了解了平年和闰年,现在老师出一些要考考大家。
五、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师:今天是20xx年的9月28日,虽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你们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你们的家长看到了你们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所以老师希望你们能够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教师教学设计157月23日,在我校组织了“青蓝工程”教师学习“如何设计教学设计”一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主要是让青年教师了解如何设计教学设计以及它和教案的区别,通过学习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这个课程,我明白了这个课程主要是对课程的设计提出的要求。文章结尾的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教师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简单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让学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围绕核心概念,按照数学思想指引的方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应当尽量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把从老师那吸取到的知识自己再体验加工最后变成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满堂灌。例如学生对比较难理解的.概念长方体的特征,学生亲自摸一摸,量一量,就可以有深刻地体会,了解到长方体的具体特点。学生还可以结合在生活中应用到知识。这样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数学的目的了。
二、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简单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
以往上课时一般都是注意到这节课目标没有考虑到以后在其他方面都能用得到,只认为只要暂时掌握这个单元的知识即可,谁知在以后的学习往往都有紧密的联系。例如因数倍数的知识点到了分数这方面的就要用到了,由此可以看来许多知识点往往就是个基础,我们要把这个知识点打好了,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对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是非常的必要的,我们并不只是单单看现在的还要开未来的,要高瞻远瞩。
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
这个从实际出发的观点,非常的认同,每一班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点和相同点,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知识水平来进行设计,过高让学生二丈和尚摸不到头脑,过低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没有一个探索的动力。所以在备课时不但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这样才能有效地收到教学效果。
总之,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我们要高瞻远瞩,要注意学生的动手能力,能把数学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