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采山》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02 20:29:28
音乐课《采山》教学设计

音乐课《采山》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课《采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课《采山》教学设计1

一、 教学内容:

1、 乐清民歌《对鸟》

2、 介绍山歌及特点

3、 创编歌词及表演

二、 教学目标

1、 过对温州民歌《对鸟》的学唱。感受温州乡土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地方音乐的喜爱。

2、 分析比较山歌的风格特点,并用明亮的歌声表达歌曲欢乐,爽朗的情绪。

三、 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山歌具有高亢,嘹亮,悠长,奔放,节奏自由的特点。

难点:用乐清方言来演唱《对鸟》及创编歌词

四、 教材分析: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差异大,语言和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生产方式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音乐风格,艺术特色,演唱方法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的迥异。温州民歌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因地处沿海山区,故形成多散板式的民歌。它的旋律优美,高亢,朴实,华彩,歌唱者可以根据其声音条件,充分发挥其演唱才能和演唱风格。

五、 教具准备

录音机 幻灯片 大歌纸 道具(在教室旁边用椅子和桌子搭成两座山)

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学生随温州民歌《叮叮铛》的音乐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二)基本教学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呢?(温州民歌《叮叮铛》)对,很多同学都熟悉它并会演唱这首歌。我请一位同学来唱唱。那谁还知道我们家乡还有什么乡土音乐呢?(………)哦,原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也是温州非常有名的山歌《对鸟》(出示大歌纸)请同学们仔细的听一听,想一想,它是用温州什么地方的方言来唱的。(乐清)那这首歌中那些歌词跟温州话不同。

2、出示歌纸,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念一念。

“介姆”“过”“打”“胭脂”“唇”这几个字与温州话区别比较大

A:介姆:乐清方言,什么的意思

B:天主鸟又名 鸡鸟

C:长尾巴丁:嘴似鹦鹉,尾长似凤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试念来趋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好歌词做好准备。

3、学唱这首歌

A 师无伴奏范唱

B 师对学生进行口头传唱。唱好下滑音(铜 绿 鸽 夹嘴这几个字)

C 学生学会后由第一排对第二排,一排排接下去传唱。

设计意图;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学生不一定要会唱曲谱这一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口头传唱以及学生排与排之间的传唱,充分体现出民歌口头传唱的这一特点,而教师的范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介绍山歌及特点并与劳动号子的区别

A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之一劳动号子的节奏,演唱形式,曲调的特点(出示幻灯)

劳动号子

节奏: 固定

演唱形式: 一领众和

曲调: 粗犷有力

B 师:通过今天学唱的山歌《对鸟》,你认为山歌是怎样的?它与劳动号子有什么区别,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听《对鸟》和《打夯歌》(出示幻灯片)劳动号子 山歌节奏 固定 自由演唱形式 一领众和 对唱曲调 粗犷有力 高亢 嘹亮 悠长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思考了解山歌与劳动号子的区别,从而达到了既巩固了劳动号子的内容,又能加深对山歌特点的理解

5、 齐唱《对鸟》

师:我们知道山歌应用高亢,嘹亮,奔放的声音来唱,那么让我们再来齐唱《对鸟》,唱出山歌的特点。(学生无伴奏唱,有教师来指挥)设计意图:加深印象,起到巩固的作用

6、 创编歌词与表演唱师:我们知道民歌在歌词上有不断创新的过程,那么老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也来即兴创作歌词怎样。

A 小组讨论,要求在小组中先试唱

B 每组有由两名学生来表演,先问后答的形式

C 汇报时,先演唱,再问学生“你们听出他们那些地方体现出山歌的特点。”

D 同学们你们在山上边劳动边唱歌过吗?我请两位同学登上这两座山进行劳动,用上我们今天所学的《对鸟》和你们创编的歌词,一起来体验山野劳动的愉快心情(先表演《对鸟》,再表演自己创编的歌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同时对山歌特点的理解也起到了加深巩固的作用,并做到了初步运用。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对鸟》的学唱和表演,我们初步掌握了山歌的特点及与劳动号子的区别,还学会了几句乐清话,以后老师还会带着你们去熟悉更多的温州乡土音乐。

音乐课《采山》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拾稻穗的小姑娘》感受音乐情绪及节奏,通过音乐律动及歌曲聆听感受体会劳动辛苦,引导学生要珍惜粮食、乐于劳动。

2、能够用轻快又活泼的情绪,朝气又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并能通过音乐实践创造活动,发挥想象和创造力为歌曲伴奏。

3、认识十六分音符,能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十六分音符的特点,并能准确掌握。

教学重点:

1、能用朝气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

2、认识并能掌握十六分音符

教学难点:

1、准确地用欢快的歌声演唱歌曲

2、歌曲伴奏的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小乐器(双响筒、碰铃、串铃、三角铁)、十六音符节奏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1、课前律动《郊游》

2、引出音乐小精灵(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今天的音乐上,还来了一位特殊的小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嘛?

她就是音乐小精灵,看,她跟我们小朋友打招呼了!

小精灵: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可爱的音乐小精灵。在今天上课之前,我要送给大家一件礼物,瞧,就是这只漂亮的小篮子。希望你们能在这节音乐课上收获到许多有趣而有用的音乐知识。你们能做到吗?

二、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

过渡:小朋友们回答的真是有精神。音乐的世界真美妙,接下来,我就请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吧!

1、观看图片展示丰收的田野。观后回答:音乐小精灵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呀?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呀?。

< ……此处隐藏2848个字……>采呀采蘑菇

XXXXXO

采呀采木耳

XXXX|XXXO|

采来山菜嫩又鲜

学生按节奏念词回答问题;

指导学生有强弱地拍击节奏,并可以配上动作。

(通过指导学生有强弱地拍击节奏,使学生对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并更好地体会歌曲的音乐情绪。)

2、学唱歌曲

师唱一句,生跟唱一句。

3、纠正错误

(1)请生说说自己觉得困难的乐句。

(2)师纠正学生唱错误的。乐句。

(3)休止符处理:

A、听了这轻快的歌声你觉得小朋友们可爱活泼吗?如果我们这样唱还觉得活泼呢?

B、所以,我们不要忘了休止符,每句最后一个字只唱半拍,小朋友们试试看,要唱得活泼、跳跃、富有弹性!

4、齐唱歌曲。

5、分男女生比赛唱。

五、拓展——创编舞蹈

师:我们会唱了这首歌曲,那你能根据采山的音乐来创编舞蹈吗?

(1)请生自己创编

(2)师带领学生一起跳。

六、结束。

师:些了这首歌曲后,你们觉得这群小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勤劳、善良、快乐……)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那么老师也希望同学们都像歌曲中的小朋友们一样,做一个勤劳,善良、快乐的好孩子。好了,愉快的音乐就上到这里了,下课。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表演本课歌曲,理解本课主题“愉快的劳动”,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用学过的唱名填写并准确演唱,在实践中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3、认识和节奏,能准确地读拍。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琴、打击乐、彩笔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小渔篓》;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老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劳动最光荣》进入音乐课堂。

师: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劳动有关的歌曲,同学们,你们还会唱哪些与劳动有关的歌曲呢?(自由表演唱,培养孩子们自信演唱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音乐记忆力,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多多积累好听的音乐。)

二、表演《小渔篓》: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海边孩子劳动的歌曲,大家想听吗?(多媒体播放歌曲)。

1、完整初听歌曲,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音乐情绪、特点、及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小朋友的心情。

3、用“La”轻声跟唱歌曲旋律,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4、随伴奏轻声唱歌词,老师给予及时纠正。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三、编创与活动:

“同学们的歌声太动听了,瞧!海边的小朋友给大家送礼物来了。”(多媒体出示带有唱名的贝壳、海星、海螺等等)

1、划分小组进行讨论。

2、每小组讨论、填写唱名形成旋律。

3、每组派出代表演唱自己填写的唱名形成旋律。

4、比一比,哪一小组演唱的准确、流畅,旋律好听,便将哪一组选为优胜组。

(也许有些小组编写的并不流畅,老师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因为只要每个孩子都动脑参与进来了,就是最大的收获。)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随音乐《小渔篓》边唱边律动进入音乐课堂。

(可以借此巩固复习歌曲《小渔篓》)

二、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海边小朋友送来的礼物创编出了那么多好听的旋律,有一位小姑娘可着急了,她说她也有一首好听的歌要送给大家,你们听,她唱着歌来了。”

1、完整地聆听歌曲,老师引导孩子轻轻合着音乐拍手。

“小姑娘的歌唱的多好听呀,歌中都唱了些什么内容?我们一起边听边用动作来表演,好吗?”

2、复听歌曲,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3、分组听音乐表演,看哪一组表演的好。?

(让学生自由发挥,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表演中来,培养他们的自我表现能力)。

三、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

1、完整地聆听歌曲。

师:“你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听后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用你手中的彩笔画一画。”

2、复听歌曲。让孩子随着音乐在纸上画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3、再次复听。让学生拍手轻轻合着音乐,老师启发学生轻轻随着歌声哼唱,看看能记住哪一句,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四、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随着音乐将《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阳出来喜洋洋》在纸上画出对比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2、让学生将自己不同的感受用相应喜欢的色彩图画到课本上。

五、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等活动来体验音乐中的“童趣”,感受到音乐作品中快乐、活泼、有趣的音乐情绪。

2、通过分段聆听、反复欣赏,从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来感受音乐情绪,体验童趣。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音乐,能积极的参与音乐活动,体会音乐中的趣味和美味。

教学重难点:

1、能从不同方面来体会音乐中“童趣”。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聆听《玩具交响曲》

1导入

“小朋友们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关于玩具的歌,它的名字叫《玩具交响曲》”

2、猜想音乐情绪、表达方式。

“在听之前,你们猜猜音乐情绪是怎么养的?”

“猜猜音乐会怎么表达‘玩具’这一对象呢?”

3、聆听第一乐章,引导学生体会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

4复听乐曲,试着让学生说出音乐中有哪些特殊的声音,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说说你从音乐中听到了哪些玩具?”

5、完整聆听,随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二、聆听《出发》

1、导入(出示图片)

“看到小狗拉着雪橇你想到什么?”

揭示曲名------------------《出发》

2、初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

“音乐中描绘的小朋友是怎么出发的?”

“你听到什么声音?”

3、复听时,学生随乐曲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

《音乐课《采山》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