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07 07:17:04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以“读中悟写,读写结合”为抓手,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设计思路:

以“了不起”为明线,以“父爱”为暗线,引导学生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法。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读写“洛杉矶、混乱”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外貌描写体会父子的了不起,感受伟大的父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入题解题。(2分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指课题,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盯着课题,结合你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本课是重在记事呢?还是重在写人?(人)主要写的是一对父与子,文章通过一件事,写两个人。再读课题。

二、感知大意。(4分钟)

首先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词语。(齐读)

混乱废墟瓦砾爆炸危险(环境)

绝望疾步挖掘开辟拥抱(人物)

读了词语后,你有没有发现这两组词语有什么不同?

前面一组是写地震后的景象,后面的是描写人物的。本课中父与子的活动离不开地震这个特定的环境。

你能用是这里的一两个词语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面临6.6级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可就是在这样的一场灾难中,这对父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真是一对——(生: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了不起。)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深入阅读课文内容,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表现在哪里;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父与子的了不起的;学习写人文章的读写方法。

三、父亲了不起。(22分钟)

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细细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学生汇报。

重点指导:挖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你有什么体会?(学生初谈体会。)

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重在写父亲的——动作;第二句写的是父亲的外貌。(板书:动作、外貌)

说说你从第一句读懂了什么?(挖的时间长)

同样表示挖掘的时间,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

读读这两句,比较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反复读读第二句,你会怎样读来凸现挖掘时间的漫长?[练习指导(关注快慢轻重的变化)——齐读]

父亲的动作只有一个字——挖。作者却通过突出时间的漫长,来表现父亲挖的艰难。抓住这个“挖”字想开去,你还能读懂什么?

提示:他带工具了吗?(没)用什么挖?(手)挖的是什么?(瓦砾)柔软的手挖的是坚硬的瓦砾,对于父亲来说,这是一项怎样的任务?(任务艰巨)任务艰巨呀,再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这里的“挖”还可以写成什么词?(掰、抱、拣)一个“挖”字包含了这么多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挖掘的辛苦)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啊,再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一个“挖”字饱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含,这就是中国文字传形、传神、传情的魅力所在。

“没人再来阻挡他”,联系前文,哪些人曾阻拦过他?师生分角色读——

“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谁愿意帮助我?”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他们阻挡他,是因为——?(没希望、危险)抓住父亲的语言(板书:语言),你读出了什么?(他不听劝阻,精神失常了)所以没人阻挡他。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站在父亲的角度想想,他失常了吗?他一心想的是救儿子,说的是救儿子,做的也是救儿子,他没有失常,这是旁人所不能理解的.,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这样的危险,这样的艰辛,父亲放弃了吗?没有。他是多么坚定!多么坚韧!(板书:坚定、坚韧)

同学们,是什么力量促使父亲不知疲劳、坚持不懈地挖掘而不放弃呢?(父爱)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里也写到了父亲的语言。)

你对这句的体会是——(父亲的爱)

我们可以想到,在平时,阿曼达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父亲耐心地为他讲解,并对他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在现在这场大地震中,阿曼达困在了废墟里,父亲想的是一定把他救出来,并对他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正是有对儿子的承诺,正是伟大的父爱促使父亲坚持不懈地挖下去,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挖掘任务的艰巨,劳动的艰辛,时间的漫长,一个人又这样孤独无助,以至于父亲成了这个样子(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

师读(两遍):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

是的,一位历经艰辛、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父亲已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就这个样子了,他还在苦苦挖掘。这哪里是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呀,这分明是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这分明是一尊高大的塑像,再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多么伟大的父爱,多么惊人的力量!就让父亲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里吧,你读(配乐)——他挖了8小 ……此处隐藏28922个字……中,每一次灾难都显现出人性的光辉。同样,在美国洛杉矶的一次大地震中,有一对父子也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就要我们走进这对父子,来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辅导。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悟父亲了不起

1、读完全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对父子?了不起,读这句话。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在一起。

2、看到这句话,你会产生什么疑问?预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学习提示:

1、画一画,画出表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

2、读一读,在句子旁边写上感受。

3、品一品,体会作者采用的描写方法,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生读文,师巡视。交流。

a“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自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6小时是多长时间?为什么不直接说他挖了36小时?动作描写坚强执着

3没人再来阻挡他,一个“再”字,你明白了什么?曾经有人阻挡他。

哪些人曾经阻挡他?消防队长,好心人,警察,引读

为什么现在没人不来阻挡他呢?

这位父亲失常了吗?

老师:失常和不失常都是因为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带着感动之情在读这段话。生读。

4这段话中还有对父亲的什么描写?外貌描写。

请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读写训练

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废墟里满是 ,

父亲的手 ,他满脸 ,双眼 ,

他的嘴里不停的念叨着 ,

他的脑子里不断浮现往日儿子 ,

他的心中只有 ,

他真是一位 的父亲!

父亲强忍住心中巨大的悲痛,他像疯了一样用手疯狂的挖着……8小时过去了,他的双手 ,但他不敢用任何工具,他怕下一块砖石下面 ,他小心翼翼的挖着……12小时过去了,父亲挖的太累了,他多想 ,他多想 ,但是他知道 ,他是多么希望 多么希望 他的双手 24小时过去了,父亲呆滞的双眼 ,满脸 他的嘴里不停的念叨着 ,他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往日儿子 36小时过去了,他的心中只有 他 的挖着……

读出坚强,读出父爱

四、感悟儿子了不起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运用刚才学到的品味父亲了不起的学习方法,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b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1、自读,体会,读出勇敢。

2、走进阿曼达,补白想象

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8小时,12小时,废墟里 ,阿曼达想到 他对同学们说

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24小时,36小时,废墟里 ,阿曼达坚信 他对同学们说

阿曼达,你真是一位 。

c“不! 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1、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一个“让”子让出了什么?

无私,舍己为人。一个7岁的孩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学,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让我们怀着敬意在读这段话。生读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现在,让我们分享劫后余生的幸福。

d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紧紧拥抱在一起。

图片,配乐,请你幸福的读一读,读出父子两人劫后余生的喜悦,激动。读出父子之间互相信守诺言的信任,读出父亲为有这样勇敢的`儿子的自豪,读出儿子为有这样坚强执着有责任感的父亲的骄傲。让我们共同分享着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镜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齐读。

五、写法指导,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课文中没有一处直接写父亲伟大,但是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是从哪体会出来?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这正是本文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这些描写。

2、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父爱,不仅仅表现在大灾大难之中,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也体现着父爱的深沉。同学们,回想你与爸爸妈妈的一些故事,一定也有一些镜头,湿润着我们的心灵。老师也把自己的一篇文章带来,与大家分享那亲情的温暖。(根据时间,适当删减)

考上大学的喜悦冲淡了我对母亲的依恋和惆怅。离家那天早晨,母亲站在一边看着我收拾东西,什么也没说。等我快要出门时,母亲突然说:“孩子,你过来。”我走过去,母亲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手绢包,塞到我手里:“孩子,咱家钱不富裕,不能给你太多路费,这还有500块钱,你多拿些,在外头不比在家里。”我想推辞,但我知道母亲的脾气,只好默默地接过来。母亲笑了,赶紧帮我打开旅行箱,又从我手里拿过那个鼓鼓囊囊的手绢包,慢慢地、仔细地塞到了箱子底下,才费力地直起老迈的腰,很满足地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走出家门了,回眸间,没看到母亲的身影。我知道,母亲是躲在屋里悄悄地抹眼泪了。尽管难过,可她不想让远行的女儿因为母亲的伤感而伤感,她想让女儿无牵无挂地离开这个尽管穷却十分温暖的家。坐在火车上,忍不住的,拿出了那个鼓鼓囊囊的手绢包,一层层地打开,一向不爱哭的我,竟禁不住热泪盈眶了:那厚厚的一叠,除了一张50元的,其余的都是10元、5元的,还有两张竟然是5毛的!我竭力控制着自己,不让眼泪流出来。母亲的身影不时地浮现在眼前:寒风中,母亲正在集市上守着一篮子鸡蛋等待着买主,眼里含着期待;烈日下,母亲正在农田里锄草,眼里含着希望;微弱的灯光下,母亲正摩挲着女儿的照片,微笑着,眼里却含着泪花;阴雨连绵的日子,母亲伫依窗前,遥望南方:"孩子,多穿一件衣服啊。出门别忘了带伞啊。"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

2、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爸爸妈妈说呢?(让我们把心中对父亲的感激化为几句简单的话语,写下来。)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这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深深的父爱,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把爱传递,让世界充满爱。

2.阅读有关父爱的文章,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

推荐阅读:《背影》《秋天的怀念》《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妈妈,我找了你好久》《父爱》

七结束语

一次地震,书写着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一句承诺,谱写出一曲激情感人的颂歌。

父母之爱,是一部我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要用一生去翻阅,去感受……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