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7 20:29:10
《景阳冈》教学设计

《景阳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景阳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景阳冈》教学设计1

一、背景知识

1.提高默读的速度,掌握科学的默读方法,是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应好好学习。

2.课文是根据施耐庵写的《水浒传》第23回改写的。武松是这部书中的英雄之一。景阳冈在山东阳谷县堞东17公里处,传说过去这里古木参天,荒草无涯,是虎狼藏身、野兽出没的.地方。清朝时,人们在山上修山神庙,庙中有武松打虎塑像,现在有书法家舒同题写的景阳冈石碑。北宋末年,人们饮用的是低度酒,一般只有一二十度。阳谷县的酒店应当是这类村酒浊醪的低度酒,武松方能饮18碗。

3.课文记叙武松在阳谷县喝了18碗酒后,趁酒兴上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赞扬了武松豪爽倔强的性格、沉着机智大无畏的精神。课文分四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武松进店饮酒18碗,不听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第二段(第5—7自然段)写武松上冈见了官司榜文才知山上真有虎,但怕店家耻三次进改,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老虎。第四段(第13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二、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快速默读,初步学会看得快,想得快。

2.学生13个生字,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根据上下文理解但凡、印信的意思。

3.根据提示分段,正确归纳段落大意。

4.感受武松豪爽的性格,大无畏的精神,能详细复述武松打虎经过。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训练快速默读,感受武松的性格和大无畏精神,能详细复述打虎经过。

难点:正确理解武松豪饮与打虎的关系。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与课文配套的打虎幻灯片。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训练快速默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武松形象。

2.学生13个生字,理解古文词语。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定向。

揭题,简介作者、景阳冈、《水浒传》。

讲清本节课教学目标。

2.训练默读。

(1)学习单元学习提示。

个别读——自由读——全班议。

默读很快:明确问题,按行阅读,边读边想边记。

(2)用5秒钟默读第1自然段。读前先出示问题:这自然段写谁?写什么事?

(3)3分钟默读全文,先读问题(灯片出示)。

①课文写武松什么事?

②武松在小店喝了几碗酒?

③武松用什么打死考虎?

④印象最深刻的是哪部分?

⑤你觉得武松是怎样一个人?

3.自学质疑。

(1)自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音重点:肋lèi不读là;踉跄liàngqiàng不读liángcāng。

形重点:晌不写为响;肋不写作胁;锤注意右半边的书写顺序,第8画是竖。

自读——互查——练习(作业本第1题)——检查。

(2)划找问题,梳理重点。

读课文,边读边议,做作业本第2题换词作业。梳理学生的问题。

4.分段判断。

(1)按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顺序,默读分段。

(2)统一分段,确定重点段。

5.作业练习。

(1)修改作业本1、2题。

(2)选字填空。

鬼诡:神出()没阴谋()计

渴喝歇:()酒饥()停()

棒捧:()橛吹()哨()

榜傍:()晚()文()样

响晌:()晚()亮回()

《景阳冈》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景阳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武松的倔强豪放、机智勇武的性格。

3、激发与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武松打虎一部分内容。

难点: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具准备:

小黑板,dvd,电视机。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过电视剧《水浒传》吗?谈一谈你对《水浒传》的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景阳冈》,去认识打虎英雄——武松吧。

板书课题:景阳冈 (解题)

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⑴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⑵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它们与打虎有关系吗?

⑶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把字音读准确,不懂的字词可查阅工具书进行解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小黑板出示:吓唬、诡计、踉踉跄跄、腰胯等词语。

⑵指名朗读。

⑶重点指导个别字词的音、形、义。

⑷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三、再读课文,重点研读“打虎”片段。

1、细读打虎的.内容,说说老虎和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横线画下来品析。

3、展示交流

打虎:

⑴引导学生抓住老虎伤人的三招以及武松对付老虎的三闪来学习。

老虎:一扑 一掀 一剪

武松:闪在青石旁 闪在大虫背后 又闪在一边)

⑵武松的这一系列的“闪”能否换成“躲”,说说理由 。

⑶找出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抡 劈 揪 按 踢 提 打 ),感受武松的英勇无畏。

⑷让学生试着表演武松打虎的精彩过程,师生共同点评。

⑸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电视剧《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再次感受武松的机智勇敢和打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老虎的凶猛,读出武松的机智勇武。

⑺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

喝酒:

⑴引导学生抓住武松喝酒时的语言与动作描写来学习。

⑵感受到武松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倔强豪放)

4、教师小结过渡:

……此处隐藏15598个字……,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中相应内容,点拨引领。

⑴……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①“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般”,指种、样。武松灵巧闪过体现出他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②体会“闪”用词的精当,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

A、“闪”这个动作词与哪个动作比较接近?(躲)“闪”与“躲”在这里用哪个词比较好呢?

B、小组讨论后交流。

③同学们,你们认为老虎凶猛吗?作者描写虎的凶猛其实是为了表现什么?

(写虎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用虎的“猛”衬托了人的“勇”。)

④朗读第九自然段。提示:读出虎的凶猛以及武松的灵活机智。

⑵凶猛残暴的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武松开始反守为攻,武松的哪些动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读一读。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①勾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可以试着做一做动作,从这些词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②武松的唯一武器就是哨棒,作者描写哨棒的地方很多,但所用的动词却不一样,请看课件:“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请同学读一读,思考:武松为何丢下哨棒?他的哨棒为何折成两截?

(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些动词运用的精彩有利于学生感受武松的豪放、勇武机智。

3、播放“武松打虎”电影片段,深化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五、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武松打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豪放而又勇武机智的武松。《景阳冈》这篇课文主要写打虎,却为什么用了7个自然段很大的篇幅来写武松冈下喝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课件出示:

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不怕”的?说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当时武松会是怎样的心理?你读懂了什么?

(师生讨论交流: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2、如此无所畏惧而又骁勇的传神人物,最后却一步步挨下冈来, 你认为这么写是不是会有损于武松这个英雄的形象呢?

六、课外延伸,鼓励阅读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读读,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练习设计】

1、给加点词语换上合适的词:

⑴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⑵岂不枉送自家性命!

⑶但有过往客商……

⑷可趁午间结伙成对过冈,请勿自误。

2、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水浒传》这部小说刻画人物生动而鲜明,武松留给你___、___、而又___的印象。

今天的你应该从武松身上学习什么?摒弃什么?

3、通过课外的阅读,你还知道《水浒传》中哪些人物,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特点吗?

【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接着组织学生重点阅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讨论文章其他内容与“打虎”的关系,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

2、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学生感受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充分抓住这些运用准确而又生动的词语,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点拨,深化学生对人物性格、品质的感悟。

【资料链接】

课本剧《景阳冈》

人物:武松、店小二。

道具:武松的古装衣着,头巾,哨棒。

武松:(手拿哨棒上)连续赶路,走了几日,真是又热、又渴、又饿了。(抬头一看,喜悦地)啊,前面有酒家!(入内,找一张凳坐下,放下哨棒,大声地叫)喂!主人家,快拿酒来!

小二:(急匆匆地)哎,来了!

武松:(咕噜一口饮下,抹嘴)唉,好酒。有肉吗?快拿些来吃。

小二:好的!(退下,又上)来啦!熟牛肉一盘,二斤三两!(又筛一碗酒。)

(武松又咕咚一声喝下,小二又筛,武松又喝下,小二欲走。)

武松:(扯住小二)店家,怎么不筛酒了?

小二:(指指门前旗上大字)客官,你没看到门前旗上的大字吗?

武松:什么大字?

小二:三、碗、不、过、冈嘛!

武松:我正想问你呢,这是什么意思?

小二:(得意地)嘿,我们店里的酒啊,是上好的老酒,凡是过往客人,喝了三碗就醉了。喝醉了酒就过不了前面那座山冈了。

武松:哈哈,你真会讲大话,我喝了三碗为什么不醉啊!

小二:我这酒呀,叫做“出门倒”你现在不醉,等一会儿就醉了,不信,你试试看。(欲走)

武松:(拉住小二)别胡说,快去拿酒来,怕我不付你钱吗?

小二:(无奈地又筛洒,连筛了十八碗,摇头叹息)唉呀,喝了十八碗了,不醉才怪呢!

武松:(付钱给店家)真痛快,一连喝了十八碗,什么三碗不过冈。(欲走)

小二:(拉住武松)客官,不能走,不能走啊!

武松:为什么不让我走?又不少你酒钱!

小二:你不知道吗?这景阳冈上有大老虎啊!

武松:你别拿大老虎来吓人了。(欲走)

小二:你看,这是官府的榜文,有假吗?这大老虎啊,已经伤了三十几条性命了。你不能去送死啊,不如今晚就住下,明早再走吧!

武松:哈哈,我知道了,你是想要我在你店住下,半夜三更来谋我财,害我性命,就拿大老虎来吓唬人。

小二:好了!好了!我一片好心,你反当恶意,你要走就走吧!遇到老虎可别怪我呀!

武松:就算真的有老虎,我也不怕。(提着哨棒出,小二退下)

《《景阳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