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麋鹿》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麋鹿》教学设计1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我国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
3、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抓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麋鹿这篇课文,师生共写课题。(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加深了对这两个字的印象)
2、看了这课题,猜想课文会写些什么?
3、带着问题,快速进入课文,一起走进麋鹿的世界。
二、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写了有关麋鹿的什么?
三、检查自学效果
(一)出示字词
悄无声息、哺乳动物、跋涉、繁殖力、公爵、颠沛流离;
遁入草丛、沼泽、觅食、销声匿迹、别墅。
(1)多种形式读词语。
(2)觉得哪个词最难理解,一起说一说。
遁入草丛结合语段理解
有一个词与“漂泊不字”意思相近,又强调了“生活艰辛,无家可归”的意思,这个词是哪个?注意“沛”字右边的写法。
(二)理清课文脉络
1、生汇报,相机板书。
外形特征,生活习性(2~4)
传奇色彩(5~7)
(边读边概括,看来同学们已经会用抓住主要内容来概括了)
2、课文从这三个方面介绍了麋鹿,也就是谭文的主要内容。出示填空:《麋鹿》主要写了麋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四、精读课文
1、同学们,这是一篇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唐老师建议你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自豪了?忧虑了?愤怒了?……
2、多媒体出示这些情感。
3、生汇报自己的情感体验。
4、看来,你们都读懂了麋鹿,老师这里有一头麋鹿,你能辨认一下,它是否是麋鹿?
5、出示驯鹿图片,生辨认、交流。(提示:从文中介绍关键语句辨认,相机出示相应的语句)读课文的'第2、3小节。
6、你们交流的这些,都是区别于其他鹿的显著特点,作者正是紧紧抓住了这些特点来写的。(出示:抓特点)这不是麋麋而一只驯鹿。想看真的麋鹿吗?
7、出示麋鹿,请同学们作讲解员,上台讲解。
师相机创设问题:麋鹿有很多鹿中之最,你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他身上的哪些特征与湿地环境相适应?
8、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驯鹿与麋鹿的区别了吗?读书不是死读书,要活学活用。
9、传奇经历:
(1)从三条线索出发,探索麋鹿的传奇经历。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关键词句。
有→销声匿迹→120头→几乎绝迹→400多头;
3000多年前→汉朝→1865年→1900年→1967年→1986年;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北京南部→英国→回到祖国;
经历了3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几次面临绝迹而又奇迹般地枯木逢春,几度漂洋过海,足可以说明麋鹿的传奇色彩,麋鹿家族这几年来哭过、累过、痛过、委屈过,现在他们终于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了。
(2)出示句子,体会“放养”和“饲养”的细小差别:
黄海滩涂上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五、总结课文
现在麋鹿已结束了它大半个世纪的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让我们一起为麋鹿的新生活喝彩吧!
板书设计:
外形特征
17、麋鹿生活习性
《麋鹿》教学设计2网络资源与语文教学整合(流程与设计):
实施研究以课文文字信息为依托
制定研究计划1、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这些问题可以是这上面的,也可以不是这上面的,但只要是自己想解决的。
2、同学们,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什么帮助吗?或者说我们该怎么解决这问题呢?
3、教师帮助学生制定研究计划。(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和谁一起研究,研究的步骤,研究结果怎样反映)也可提供研究记录表
4、提醒大家也可以通过网络,去寻求校外的有关专家去解决问题。1.自己选择研究主题。
2.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我想通过网络来研究这些问题;我想请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我想和**同学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
3.分组制定研究计划。部署研究分工与步骤)
让学生根据研究对象的大小,可分工研究,最后由组长或者代表发言。
(让部分学生下载研究记录。)学生个体活动,师生互动根据学生要求,自由结合,协作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同时又为学生意义建构夯实了基础。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由疑开始”,“以学定教”新课程教育理念。
制定研究计划,指引研究方向,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突破时空,以网络为桥梁,请教专家,充分发挥网络功能。
提供网络资源
网上搜索信息
整理与设计分析1.提供主题站,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上面提供搜索引擎。
2.提供学习导航与学习帮助。
3.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提供适当帮助和个别辅导。1.在学习研究目标的指引下,利用教师推荐的站,通过超级链接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
并完成小型研究报告。(思考怎样反映研究你们的研究成果)
2.遇到问题,通过网络,询问老师。学生个体活动,师生、生生互动网络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充足的信息和自由的环境,这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提供充足的信息源。
——创设好一个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提供搜索引擎,拓宽信息源。
继续安排小型 ……此处隐藏22365个字……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2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理解部分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课文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学生学习课文,除了了解课文内容,还要用自己的话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和传奇色彩。因此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结合课文内容,学着解说员的样子来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传奇色彩。
3、通过课文的学习来体会我国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二、媒体设计
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在课件设计上我没有过多的花哨,只是出示一些麋鹿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直观认识麋鹿,导入课文。再利用教学软件突出重点段(第二、三小节),再配上相应形态的麋鹿图片,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探讨、交流,帮助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三、学设计过程
我预定三课时完成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我设想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后检查学生学习生字和课文的预习和朗读情况,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麋鹿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课时
我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引导深读、理解课文——我是小小解说员”等环节来学习理解课文、巩固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最后我布置“送一份美好的祝愿给麋鹿”的作业。
第三课时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的热情,精心创设“我是小小解说员”的情景,让学生来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色彩。
接下来我重点介绍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而我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出示麋鹿的图片、
说说你想从课文中了解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他们想了解的知识)跟着老师一起来认识“麋”字的构字结构。(复习形声字的构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
第二步:“初读感知”。
第一,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这样做考虑到每位学生阅读的方式不同,尊重他们自己的阅读方式,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下学习,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检查初读情况。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时让他们先自由读如遇到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地方问问最近的同学,然后点名读。检查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落时,让学生试着说说这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关的图片和内容,如麋鹿角、尾巴等,同时也取得更为直观的教学效果。
第三,在了解课文在向我们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色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段。
第四,学生在初读后能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了,然后引导学生去学习第一自然段。
第三步:“细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解决的问题来过度:原来麋鹿俗称“四不像”,它的经历也充满了神奇色彩,这让我们越发想深入的了解它,跟它去交个朋友,是吗?想要了解它,首先就必须知道它所处何地,环境如何。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环境?交流时要引导学生体会黄海滩涂的静谧、美丽,体会大丰自然保护区的确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最后引导学生齐读。
第四步:最后为学生留有五分让学生抄写本课的生字或认为自己值得抄写的词语。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这样是为了改变单一的抄写,激发学生抄写的兴趣,张扬学生的个性。
四、板书设计:
外形特点
麋鹿黄海滩涂生活习性
《麋鹿》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结合课文内容或者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并能以不同身份介绍心中的麋鹿。
4、写法迁移,弄清作者怎样抓住显著特点介绍麋鹿的外形奇特,使学生对生动刻画一种小动物的写作方法更为清晰。
教学重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并能以不同身份介绍心中的麋鹿。
教学难点:写法迁移,弄清作者怎样抓住显著特点介绍麋鹿的外形奇特,使学生对生动刻画一种小动物的写作方法更为清晰。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和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以姜子牙选座骑的故事导入。
2、板题:17、麋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标上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反馈
课件出示生字词
(1)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交流个别重点词语。
(3)交流初读收获。
课文主要讲了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课文讲了麋鹿的经历很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讲了麋鹿现在生活的很好。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想想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介绍麋鹿的?
2、交流
第一部分(1)大丰自然保护区的麋鹿生活的很舒适。
第二部分(2-4)详细介绍了麋鹿的奇特的外形、生活习性等。
第三部分(5))介绍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四、精读第二部分,了解麋鹿。
1、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姜子牙为何独爱上了这种四不像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领略一下麋鹿的奇特。
2、指名读此部分,想一想,麋鹿长像奇特在哪?
(1)学生交流:(麋鹿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2)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媒体资料展示,形成对比,加深学生对麋鹿奇特外形的印象。
(3)文章是还具体介绍了麋鹿哪些方面?
3、除了奇特的外形,此部分还介绍了什么?(繁殖能力低下)
表现:怀胎时间比一般鹿要长,且每胎只产一仔。
4、为了加深对麋鹿的印象,我们一起来读读此部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有了初步了解,相信你们心中还会有一些疑惑。回去准备一下,下节课我们再做交流。
六、指导写字。
七、布置作业
模仿介绍麋鹿的方法,任写一个小动物片断。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