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5-09-10 20:29:09
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5篇)

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1

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本文先从正面(1至3自然 )对荷花的香味、形状和姿态等作了生动的描写,随后用侧笔(第4至5)自然段)通过作者自己的感受、想象进一步表现了荷花的动态美和我对荷花的赞美,虚实结合,写出了白荷花美的极致。

本文的训练重点是学会概括一段话的主要意思。课文第3、4自然段段意的概括有一定的难度,课后题4以把句子补充完整的方式进行训练,较适合学生现有的水平,的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和已有的能力,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

本文第2自然段中围绕哪一句话来写新老教材有一定的出入。我认为新教材中的教材分析有一定的说服力。第2自然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般的按总分结构来写的,而要从分析4、5、6三句话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进行分析,指导学生理解是围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 盘之间冒出来。来写的,写出了三种不同形状的荷花。再进行荷叶的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8个新词的意思。

3、能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能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4、能按提示概括第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第4自然段意的概括。

教学准备:

1、课前请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荷花的图画。

2、投影仪、小黑板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

2、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概括1--3自然段的段意。

3、在课文的学习中结合绘画,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

在朗读中体会花荷花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我们学过的古诗很多,谁能背背已学过的古诗。对于已学的古诗中我们能不能背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1、出示荷花图。设问:小朋友,你们看了图上的荷花有什么感受?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画笔画出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呢?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在写荷花的美丽。

2、听清课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检查

1、自学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挨挨挤挤 莲蓬 花骨朵 饱胀

破裂 姿势 翩翩起舞 舞蹈

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自已认为最难的字词,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莲蓬、舞蹈重点词语来讲解。指导学生在图中找一找莲蓬 ,说说字的结构,指导书写。)

2、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直接写荷花的美丽?

  四、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我们学习画画,首先自己要有一个整体的构思,今天的课文已经告诉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来构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至3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特点。(清香、形状、姿势)

1、学习第一自然。

(1)齐读这一段话。思考:这一段话写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语说明荷花的`香气很诱人?

(2)如何概括这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复习单元学习提示:用什么,怎么样。来概括。(小黑板出示单元学习提示)

练习:(小黑板出示)

A、清早,我到公园玩。

B、我一到公园,就闻到荷花的香味。

C、我赶紧向荷花池跑去。

(3)如果用图画来表示清香,我们该如何体现呢?

先闻到了荷花的清香,接下来,我们向荷花池边跑去,去看一看如诗中描写的那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学生标上句子序号。

思考:哪几句话直接在写荷花的形状?(4、5、6)

(2)写了哪几种荷花的形状?(全开、刚开、末开)

从图中找出这三种荷花的形状。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课文是用什么词把这3 种形状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4)指导读

(5)看起来,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而且形态各异,那么,这三句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呢?

辨析:

A、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B、白荷花在这些大圆 盘之间冒出来。

主要是在写冒出来的形状,应采用第二句。

(5)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 盘之间冒出来。,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冒,写出了荷叶的茂盛,又写出了荷花的婷婷玉立。在画上体现荷花的三种不同的形态。

设问:课文只是写了荷花吗?如果我们这样的图你认为好看吗?还应该画上什么?课文中有没有写到,课文是如何来描写荷叶的呢?

(6)学习第二句话。

小黑板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找出描写荷叶又多又密的词语( ),表示荷叶颜色的词语( ),写荷叶形状的词是( )。(在理解句子中理解挨挨挤挤词语的意思。)

(7)这段话主要是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又美;碧绿的大圆盘衬托着雪白的荷花,使荷花更美。)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染纸艺术,初步掌握染纸的特点。

2、掌握不同的折纸方法及染纸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染纸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请所有的同学都面朝黑板坐。

二、趣味导入

小魔术: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下面老师为你们表演一个魔术!

……此处隐藏17068个字……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的浪花,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象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四、延伸作业

观察花草树木,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题目自拟。

教学设计方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德育目标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纪伯伦简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执拗(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kuì):赠送(礼品)。

真谛(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cuǐ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xiào):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xū)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哎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3、教师范读,学生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4、学生诵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

学生的质难问题有:

(1)“呜呼!彻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里的连接词使用好像不合常规?

(2)“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死神的怀抱。”这句话如何理解?

教师点拨

四、指导研习,深层理解课文内涵

1、学生齐读全文后,合作研讨:

(1)这两首诗中,作者的想象多数时候是紧贴着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展开的。《浪之歌》中第二、四节写到的潮汐现象,你了解吗?诗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热恋形象的?

(2)《浪之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组歌(节选)

纪伯伦

《浪之歌》

海浪:海岸的情人

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雨之歌》

雨:滋润万物情

“传情的信使”

(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教学设计方案15

【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绘画设境,谈话导入

老师知道你们个个都是小画家,老师想请小画家到前面画一幅画,需要画房子、太阳和大树,谁愿意来画?

老师还想画风,怎么画呢,谁愿意告诉老师?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的方法真好,我们到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板书:画风)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读?(自由读、默读、同桌互读)

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办法认识它?学生说方法(问同学、问老师、、查生字表)。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尤其是那些你刚认识的字。

3、准确朗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自主实践,互动感知

1、你读课文时认识了哪些字?用什么办法认识的?还有许多同学的方法很好,为了让大家互相学习,请同学们小组内互相介绍识字方法。出示生字和图片并且板书,小组合作认识七个生字,指导书写两个学生挑出来的.字(从结构上讲可以是生字“艺、涛”,也可以是其它的字)。

巩固生字:

出图片猜人名:赵本山、宋丹丹。

背诵姓氏歌,巩固生字“陈”。

读词闯关:艺术人生、文艺节目、综艺大观。

读句子说句子:

海水(显得)更蓝了。

涛声(显得)更近了。

()显得()。

2、课文中三个朋友说了哪些画风的方法,请你读一读画一画。

3、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画风的方法读一读。

4、听一听风声(课件放一段风的声音),指导朗读几种画风的方法,请读得好的学生示范读,也可以给教师一个机会读。你从这句话中哪个词读出有风?

重点读好词语:飘、弯弯的、斜斜的、呼呼地转。

5、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读一读,读中感悟画风的几种方法。

6、同学们最想听哪一个小组分角色读?推荐一组分角色读。

四、拓展课文,积累语言

1、同学们,三个小同学说出了几种画风的方法,你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画风吗?可以到黑板来画也可以直接说。

2、再读课文,看看书中怎么说的画风的方法,假如你是书中人,你会怎么说?试一试,看你会不会这样说:

课件出示:刘聪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你说的写在书上,也许将来的课文中就用你说的方法呢。

《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