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池》教学设计实用[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彩池》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彩池》教学设计1一、超越时空,诱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求知识、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写景的课文很多,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可学生由于受生活经验的限制,缺乏时空的概念,很多景点没有身临其境,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让学生与文字产生共鸣,学生也就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巧妙地运用多种多媒体手段超越时空,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转换为鲜艳的色彩、鲜活的画面展现给学生,就形成听觉、视觉的冲击,真正领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美景,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五彩池》一文,五彩池不仅形奇,还色奇。尽管课文描述的景色非常美,笔者也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诱导学生,学生也反复诵读优美的语言文字,但体会五彩池的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还是比较抽象的,不能激发学习兴趣。这时,笔者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五彩池的风光,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及恰当的解说,学生顿时被深深地吸引,高兴得直拍手,他们深有感触地说:“哇!五彩池真神奇呀!今年假期一定去看看!”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学起课文来也劲头十足,学习兴趣顿时提高了。
二、视听并茂,趣化课堂氛围
小学课文文质兼美,渗透一定的科学道理。多媒体课件视听并茂,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如《小壁虎借尾巴》是围绕一个“借”字而展开叙述的童话故事。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动物尾巴的用途。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观看体会各种动物的尾巴的不同用处,动物们的形象声音让孩子沉醉其中。这时趁势提出: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动物,它长着特殊的尾巴,你们想认识它吗?这样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对动物尾巴的作用特别感兴趣,马上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对探索壁虎尾巴的特殊性特别感兴趣。在读题质疑后让学生观看小壁虎借尾巴全过程的课件演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真正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乐。
三、创设意境,丰富审美感受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审美素材,但由于学生对大多数内容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因而影响了审美情操。多媒体技术能冲击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制造课堂的小高潮环节,形成一个动静和谐场景,有效地使学生审美意识发散、提炼、升华。如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笔者先播放鸟的天堂的录像片。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了解欣赏了鸟的天堂美丽、神奇的景象,而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
四、拓宽视野,激发创造潜力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多媒体电教手段从不同的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形成学生大脑皮层多个兴奋点,达到了多方位激发学生创造潜力的效果。
1.再现情境,培养想象力
如教《惊弓之鸟》一课,学生对更羸只拉弓不射击就把大雁射下来不理解。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多媒体演示大雁落下的过程,大雁的嘶叫声及拉弓声响彻教室,学生的观察思考也聚集在这响声。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创造性地想象和合理的推测。这样,生观察动画,自己领悟,找寻到了答案,不仅突破了重点,还焕发了学生的想象力,领略到了造创的愉快。
2.提出质疑,发展求异思维
《五彩池》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能背诵第二自然段,了解五彩池美丽的自然景观及其成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及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了解五彩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材分析:
《五彩池》是小学语文A版第七册的一篇描写自然景观兼以说明的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作者抓住了水池的数量、大小、深浅、形状和池水瑰丽多彩的特点,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五彩池的赞美之情,表达了“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教学时必须使品味文中那瑰丽的文字,借助那跳动的文字,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感受那景观之神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彩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五彩池》给你留下的印象吗?(美丽、神奇)
师:是啊,五彩池的确神奇、美丽,而作者更是妙笔生花,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文字把五彩池的神奇、美丽再现了出来。到底神奇在哪?美丽在哪?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细细口味、欣赏。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请同学们通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围绕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板书:数量、形状、颜色、成因)
三、品读课文,领悟奇美
1、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并用朗读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交流感悟,读出美
(1)理解句子A:“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抓住漫山遍野、大大小小这两个词语体会到水池数量很多。
(2)理解句子B:“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理解比喻的含义,从而体会水池很美。生听师范读,想像画面。
(3)理解句子C:“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体会到:水池很好玩,很奇特。媒体显示:大小深浅不同的水池打比方理解,读出好玩的意思。
(4)理解句子D:“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体会到水池的形状很多,各种各样。师:那省略号说明什么?请同学们想像一下还有哪些形状?
师: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把五彩池的多姿多彩展现给了我们,我们能通过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齐读句子。
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通过数量、形状写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 ……此处隐藏19192个字……写诗人登楼时的想法呢,还是写诗人登了一层还要再登一层?"于是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可能是诗人一边上楼一边想,也可能是上了楼觉得这楼还不够高,还看不到远处景色的那种可惜的心情。"有的说"这是诗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登得高才能看得远。"有的说:"这种想法与楼有几层没有关系,即使站在二楼上也可能有这种想法。"我说:"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诗人的想法,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愿望,不是......"这时说图画错了的孩子接着说:"不是站在楼上的诗人说鹳雀楼还有第三层。"
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猝不及防的问题,有时确实会把教师、同学问懵了。提出这些问题也许只是偶尔触及,但这正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一种表现。教师要有敏锐的智慧捕捉其中可能具有的价值因素,并要设计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课堂的生成发展,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
三、巧用突发事件,临场改变设计
课堂是一个富于变化的时空,主体、客体、本体、媒体等随时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教师且不可为"圆满"地完成预定教程而一味抢时间、赶教案,必须灵活自如的因地制宜、因课制宜、因生制宜。
我在教学《五彩池》这篇课文时,有一个学生提问:"五彩池能不能游泳?"我先是一愣,接着便临时改变了预先的设计,说:"这个问题提得好,确定五彩池能不能游泳,要取决于四个基本条件:一是池子的大小是否合适;二是池子的深浅是否合适;三是池水是不是很干净;四是池底有没有危险的障碍物。我们仔细研读一下课文,五彩池具不具备这些条件。"于是同学们非常感兴趣地仔细读课文,并找出了许多根据,说明不能游泳。如:
--课文中写"大的面积不足一亩","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说明大小不能游泳。
--课文写五彩池水深的"不到三米",水浅的"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可见大部分池水太浅,是不能游泳的。
--"水来自同一溪流"可能是水比较干净的,但这样奇异的自然景观,如果有很多人下去游泳,把水弄脏了,不就破坏了景观吗?应该是不能去游泳的。
--课文中还有"池底生着许多石笋......"的内容,它能变成五彩颜色正是这些石笋的原因。这说明池底有危险的障碍物,是无法游泳的。
......
《五彩池》教学设计14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彩池》。我们学校许多教师都没去过五彩池,我想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的广告语,为了写好广告语,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同学们有兴趣完成这个任务吗?现在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去看看五彩池。
1、播放五彩池录像或课件(也可用挂图、投影),出示精美的图像,配上优美抒情式的音乐,老师以课文第二、三两段的内容作解说。
2、讨论观看五彩池景色后的心情或感受(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五彩池美丽与神奇)。
二、朗读体会,观赏五彩池
引言: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要想深入了解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就得认真学习课文。我们先自学第二自然段。
1、读读、画画重点词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
(1)交流学习所得
从“各种不同颜色”“光辉”“宝石”“闪耀”等词语体会五彩池的美。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想象它所描写的美景。
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 等词语体会五彩池数量众多。[老师随机补充,藏龙山有大大小小的五彩池4000个。]
从“大的……”“小的……”,体会水池大小、深浅不一。
从四个“有像”,体会五彩池形状各异。
(2)讨论这段话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水池还有像什么的?”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大胆想象。(可以配乐想象)
(3)小结。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我们一时也说不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自愿试读,齐读,启发学生读出美感,读出赞美之情。
三、欣赏五彩池水的美丽与神奇
1、先自学,后讨论。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令人更惊奇?重点感悟水色变化的美丽与神奇。
从第一句领会五彩池的美丽。水源相同,各个池水颜色却不同。
从第二句话中“上层、下层、右丰边、右半边”的不同颜色,体会五彩池池水的变化多端。
从第三话句“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体会五彩池水的神奇:看起来,水色丰富多变;舀起来,“什么颜色也没有”。
2、想想为什么课题叫《五彩池》?
因为色彩五颜六色,变化多端,所以叫《五彩池》。
3、朗读训练。可范读,自己练读,自愿报名读,配乐听读,齐读。尤其要读好转折语气“却”“可是”。要指导学生读出惊奇的心情、神奇的感觉。
四、探究原因,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1、学生质疑。
2、小组讨论
3、启发汇报(老师报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画演示。)
4、看着板画,介绍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1)同桌介绍
(2)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当导游员,给大家介绍。
5、小结:欣赏了五彩池美丽、神奇的景色,又听了导游员的介绍,我们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五、回应开头,写广告词
引言:学习到这儿,大家一定了解了五彩池的特点,现在能写出吸引游客的广告语吗?
1、学生动笔写广告语
2、汇报交流广告语,师生评价。
[要求:简练、明确、鲜明、易记、准确]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推荐阅读《中国名胜经典》等介绍祖国山河的课外读物,了解祖国还有许多像五彩池这样美丽、神奇的地方。
《五彩池》教学设计15第一课时
活动一:课堂引入
提出问题:你所知道的祖国名胜有哪些?
教师播放幻灯片课件,为学生思考创设情景。
活动二:探究新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1什么是风景名胜?
2:祖国的风景名胜你知道哪些?
3: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了解的。学生在网络上搜索信息,填写作品表格。活动三:
成果展示学生一一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能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了解相关知识,并做好介绍的准备。
第二课时
活动一:准备学生分组,组成学习小组。
活动二:复习并提出新问题:
你准备介绍哪处名胜?
2:如何用资料增加自己介绍的生动性?
3:该处名胜有哪些特点?你准备用怎样的顺序进行介绍?
活动三: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整理成电子档案.
活动四:展示交流.
1、学生分小组展示并交流所的结果。
2、教师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