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教学设计

时间:2025-10-17 13:53:08
《石榴》教学设计

《石榴》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石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榴》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学习有条理地记叙一种水果。 3、熟知石榴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重点: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难点: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文本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一、复习导入

师:刚才卢老师带我们欣赏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相应板书)的景象。接下来由我带领大家再次走进花谢以后的石榴园。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快速默读三、四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引读: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________。原来石榴结果了。(板书:结果)

2、师引读: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1)提问:你看到树上结了怎样的石榴果?学生交流引出第三句话:它的外皮先是?一半儿黄。

①师点评:你观察到了石榴果外皮颜色的变化。

②请你来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找出句子中表示颜色变化的词,用“——”画出来。 ③指名说: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自己读一读,感受石榴果外皮颜色的变化。(回答反馈:石榴表皮的颜色可真丰富啊!)

(2)考考你们谁的眼睛最亮

A:出示第一幅图,这个石榴什么颜色?用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就是(青绿色)

B:出示第二、三幅图,这两个石榴什么颜色?颜色有点接近,是一样的吗?看看你观察得仔细不仔细?(前面一幅黄中带红,后面一幅是青中带黄,用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来说说。)

C:出示第四幅图,这个石榴什么颜色?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D:课文是按这样的顺序写来写的吗?

(3)发现颜色的顺序。师:作者按石榴成熟的规律,把颜色的变化写的清清楚楚。(把这句话读给同桌听)

(4)找关联词。仔细再看,出示: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A:指名读好这句话。评价:听出了颜色变化

B:师:在这句话中,哪些词明确告诉我们石榴外皮的颜色变化有先有后呢?

C:点出:先—逐渐—然后(评价语:这样的词语一用,说话就很有条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才能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让我们一起再把这句话读一读。(齐读)

D:我们也来用这样的顺序说一说,看到的生活中事物的颜色变化。

E:老师给两个提示,枫叶和桃子。

F:学生练说,指名说。(预设:说的准确或说的不准确如何评价?)总结评价:这样的说话很清晰简洁,别人一听就能明白。

3、师过渡:小石榴一天天成熟了,熟透的石榴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声读一读有关句子,看看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石榴娃娃?(活泼可爱)根据学生回答一起出示④⑤句

过渡:出示第④句。熟透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A:提问石榴娃娃们可爱在哪?(笑)(课件点出3个笑)

B:谁会笑?什么时候会笑?(拟人)

总结:作者用拟人手法把石榴看作成一个孩子,让我们觉得石榴特别可爱,也让我们觉得更加生动。(板书:拟人)

C:这些石榴娃娃是怎么笑的呢?(课件点出: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请你来笑着读一读)

D:好玩吗?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你们来评价,仔细听!(缺少:甚至)

E:师:甚至能去掉吗?学生对比感受。(出示两句话:有甚至与没有甚至)

F:出示图片,这个石榴(笑得咧开嘴),这个石榴(笑破了肚皮)

G:总结:甚至后面笑得更厉害了,我们用甚至来表示笑的程度越来越深,说明石榴越来越成熟。

H:谁来高兴地读一读,指名2个。让我们也带着这股高兴的劲儿来读一读这句话吧。(男女赛读)

4、过渡出示第⑤句: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A:石榴娃娃可爱在哪?石榴娃娃为什么这么高兴?

B:喜讯,喜讯就是好消息,人才会报告些好消息,哪些词把石榴也当做人来写?

C:点出:急切地,扒开,张望,这些词生动形象描绘了石榴。

D:石榴和同学们一样有自己的心情,会笑,会动,想象你自己就是一只成熟的石榴,长在枝头,石榴娃娃们,你们现在想干什么?你们在张望什么呢?(你能读出石榴娃娃急切的心情吗?)

E:你们看,石榴娃娃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呐!这就是作者的本领,把石榴写活了。

F:请你们用朗读的方式介绍石榴从结果到成熟再到熟透的过程。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过渡:看到这么可爱的石榴,大家最想干什么?(吃)师:那我们就跟着作者剥开石榴的外皮看一看,尝一尝吧。请小朋友们读读第四自然段,你看到了什么?品尝到了什么?

A:(师出示石榴实物)看,这是什么?剥开外皮,【我们看见了它们的样子是,读(课件出示:样子: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看见了它们的颜色是(课件出示: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B:取几粒尝一尝,它们的味道是【课件出示: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师:看,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品尝到的。

C:谁能来细细品尝?出示句子第四段(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评价:①你的朗读能让人听了就想尝一尝②你的朗读仿佛让人看到石榴子儿是玲珑剔透的!)

D:提问:作者在写这石榴子儿时,他是按什么步骤来描写的?(学生交流)

E:作者先写形状,再写味道,很有顺序。(板书:形状、味道)

(4)师过渡:在第四段中我们通过小眼睛看,先观察石榴子儿的颜色和形状,通过小嘴巴尝,知道了它的味道,最后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当然还可以闻一闻,摸一摸。我们在写一种水果时,也可以按照作者写石榴子的这种方法来写。

仿写:老师也请你们按这样的顺序来写一写。出示相应实物。选择一个水果,仿写第四段。(反馈)

四、回顾石榴

师:我们欣赏了石榴的生机勃勃的叶,竞相开放的花,俏皮可爱的果,并且亲口品尝了它的滋味,让我们打心底里觉得石榴是______。我的家乡枣庄盛产这如此惹人喜爱的石榴,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石榴,所以 ……此处隐藏23779个字……求与理想为什么要通过石榴来表达呢?

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种写法同学们在其他的哪种体裁、哪些篇目中还见过,请举出两例来。

调动学生的积累,如:《我爱家乡的杨梅》、《咏梅》

(七)现在我们已领略到了美丽的石榴的风度,让我们以一首五言古风结束全文吧!齐读诗歌(出示演示文稿34)。

古风五月石榴

杨槐撑华盖,桃李结青子;

残红倦歇艳,石榴吐芳菲。

奇崛梅枝干,清新柳叶眉;

单瓣足陆离,双瓣更华炜。

热情染腮晕,柔媚点娇蕊;

醉入玛瑙瓶,红酒溢金罍。

风骨凝夏心,神韵妆秋魂;

朱唇启皓齿,灵秀瑶台妃。

(八)总结:

郭沫若的散文不同凡响。他留下的华章,有一种特殊的气势、韵味与魅力,使人无法不着迷。

郭沫若散文的特殊气势、韵味与魅力,仔细阅读方能更好地体会。如果能经常重温,定将“身心获益匪浅,文笔增华有望”。

(九)拓展练习(出示演示文稿35):

是呀,万物皆有灵性,草木也有情感。请用我们明亮的双眼去发现他们,请用我们灵动的笔去描画他们。象郭老一样用火红的石榴去打动每一个人。

  《石榴》教学设计 篇1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儿童生活故事,讲的是王力力听了妈妈的话后,盼望石榴快点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外皮裂开,就像是张开嘴巴笑了。

课文配了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小朋友王力力在想办法逗石榴笑,显得天真可爱,让人忍俊不禁,极具儿童情趣。第二幅图:秋天到了,石榴笑了,力力也笑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基础上,能初步感悟到课文意义,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共鸣。学生能较准确表达内心所想,并能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榴笑了的意思。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石榴笑什么时候笑以及石榴笑了的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会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两张石榴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导入。

1.揭课题。

A、师: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15课,齐读课题(石榴笑了)。

B、让学生同桌互相笑一笑。

2、读生字。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和课文的生字宝宝交了朋友,它们迫不及待地想我们见面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

A、做猜字游戏。

B、齐读生字。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课件出示石榴图)师:石榴是一种水果,它为什么会笑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2、(出示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说说力力看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句子:

“院子里有棵石榴树,树上挂满了石榴。”(读出石榴又大又多,力力心里高兴。)

4、指导学生用“挂满”造句。

5、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么多的石榴,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6、师:是呀,望着一个个可爱的石榴,力力小朋友可想吃了,石榴什么时候可以吃呢?指导读妈妈的话。

(二)学习第二段

1、力力多么希望石榴早点笑啊,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力力吗?

2、力力想了什么办法?

A、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力力逗石榴的办法,用“——”划出来。

B、(课件出示 )抽生反馈。 (板书:唱歌、跳舞、讲笑话)

C、结果怎么样?(板书:不笑)

3、此时,力力的心情怎么样?

4、指导朗读,读出力力的可爱与着急之情。

(三)学习第三段

1、(观看动画)师:力力可着急了,谁来帮忙了?(风婆婆)石榴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笑了)

2、(出示学习小提示)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A、石榴是怎么笑的?

B、石榴什么时候会笑?

3、指名反馈。

(课件出示:“树上的石榴慢慢地咧开嘴,露出牙齿,笑了。”)

A、理解“慢慢地”,并用其说一句完整话。

B、(观看插图)石榴有牙齿吗?指的是什么?石榴笑了跟小朋友的笑一样吗?石榴笑了指的是什么?(板书:成熟)石榴什么时候会笑?(板书:秋天)

C、讨论: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为什么秋风来了,石榴就笑了呢?

D、指导朗读。

4、力力看到笑吟吟的石榴,他的心情会怎样呢?生高兴地读一读这段。

5、站在石榴树下,力力会想什么?生想象说话。

三、再读巩固,鼓励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用自己的表情、语气表现力力的不同心情。

2、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你还知道秋天一到,哪些水果会笑吗?

四、总结全文,深化提升。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小朋友们学得可真多!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小朋友们平时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就一定能发现它们的规律。

五、布置作业。

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水果或庄稼一般情况下在什么季节成熟,成熟后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设计:

15.石榴笑了

唱歌

跳舞 贴图 秋天 贴图

讲笑话 不笑 笑了(熟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读”为本,以“品”为主,创设教学情景,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我紧扣“笑”字,带着学生逐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石榴的生长规律。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直观感受不笑的石榴和笑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再结合学生的回答以及观察动画,紧扣“慢慢地咧开嘴,露出牙齿”这些关键词语来读一读、悟一悟、品一品,感受石榴“笑”的具体过程,明白笑了是什么意思,以及让学生知道石榴是在什么时候笑的。通过让学生讨论: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为什么秋风来了,石榴就笑了呢?让学生明白: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鼓励学生平时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最后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石榴一笑,力力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活他们的思维,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整堂课只注重让学生读、理解、感悟,缺少写的训练,对个别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学生的倾听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石榴》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