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https://img.jihtu.com/upload/4875.jpg)
[必备]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版画的基本特点和制作工艺。
2、能学会运用吹塑纸制作套色版画。
过程与方法:
1、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制作的方法和解决难点的能力。
2、在观察中了解套色版画的技法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小组沟通、互相学习的能力。
2、体验美术学习过程的乐趣。
教学重点:可以运用套色版画正确步骤,制作自己的瓶花作品。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颜料水份的控制和刻画吹塑纸的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教师:学生分十二组,每组准备一套工具(一桶水、水粉颜料、a4纸大小的吹塑纸、调色盘、水份画笔),示范工具、课件。
学生:制作工具(一桶水、水粉颜料、a4纸大小的吹塑纸、调色盘、水份画笔)。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观察导入,欣赏学习。
1、观察美丽的瓶花版画作品,引起学生好奇,激发学习兴趣:(2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些美丽的画是什么画呢?
生:答(略)。
师:有同学看出来了,这些是美术里面一个很特别的画种——版画。为什么说它特别呢?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制作过程。
课件展示版画的制作过程。
师:大家看,这些画并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印出来的。(一步一步的简单浏览,直观了解版画的制作工艺)
2、比较学习,版画与平时的绘画有何特别的地方,感受其独特的肌理效果(3分钟)
师: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版画和水粉画、油画,你们觉得有何不同呢。
课件展示三张作品:各画种的瓶花作品,让学生体会版画与其他画种的画面效果有何不同,感受版画的肌理效果。
生:有一些树木的纹样,色块对比强烈、均匀,有些地方有不平整的效果。(等等)简单巩固欣赏美术作品美的能力。
三、新课:合作探索学习
1、自主学习吹塑纸版画的技法。(8分钟)
师: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版画是怎样做出来的'。请大家翻开课本,预习一份种。(教师板书)
师:现在我们来动动手,书本上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制作吹塑纸版画的步骤,相信难不到五年级的你们。但是是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做出来呢。让我们一起去试试吧。
生:(按照合作学习要求,同桌两人一组尝试做一次吹塑纸版画)5分钟
师:好啦,时间到。(整理课堂,集中学生注意力)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的结果怎样(找部分学生作品展示,与老师、课件的作品比较)
师:刚才老师看过大家的制作,步骤基本没有问题的了。但是,大部分同学都遇到问题了,我们来看看到底都是那些问题。
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师:板书(水份、压印等)
师:这些问题,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解决
生:再次发表自己的意见(快速涂抹、拓印用力均匀)。
师:板书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2、示范解决问题(5分钟)
师:下面老师来给大家做一次,大家看看是不是和大家说的一样。
教师示范,重点讲解水份、色彩多少等。
四、联系二:自主创作。(10分钟)。
1、提出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用版画的形式,自主独立的制作一幅作品,要比之前的更完整、更丰富、更漂亮。
2、学生自主创作,动手实践。
3、教师巡视,指导。(播放音乐)
五、比较、评价、总结(5分钟)。
1、展示学生作品。
2、互评,自评作品。
(1)根据作业要求、画面效果等评价作品。
(2)对比自己第一张、第二张作品,评述自己的进步。
六、总结,拓展
师:这节课,是大家自己教会自己制作版画,证明大家是好样的。其实,关于版画我们还有很多要学习的知识,比如黑白木刻版画,这些就留给大家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探究吧,相信随着大家的成长,一定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
1、 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培养同学的发明精神。
2、 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提高同学的审美能力。
3、 学习此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比例在美术中的关系,分析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从比例的角度考虑设计一个好看的花瓶。
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图片、花瓶、同学作品若干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油画棒。
教学过程:
1、《出示溪山行旅图》:
(1) 画上画的什么?
(2) 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方何?
(3) 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伪气势。这幅画胜利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
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 人存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
(2) 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4、 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局部,便其中一局部与全长的址等于另一局部与这局部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址较美观而得名。
(2) 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吧黎圣母院》。
5、 欣赏同学们的设计作品
(1) 这些作品你觉得哪件最漂亮?为什么?
(2) 从比例的角度分析,它们胜利之处在哪里?
三。作业练习:
(1) 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
(2) 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
四:作品展示
1. 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
2. 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 你最喜欢哪幅作 ……此处隐藏8975个字……运用时要控制水分,运笔要概括。
涂色时不要将颜色涂到边缘外面去,可先涂边缘线,再涂内部色彩。
如果选择张贴室外的安全标识,可以运用防水的油画棒或者丙烯颜料。
4、交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用照相机拍摄学生作品。
5、小结与拓展:
(1)根据学生设计内容,由学生自己进行张贴,可以小组合作。或者可以将学生作品做成kt板后张贴。
(2)小结:安全标识能提高人们安全意识,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注意人身安全。
二、讲评安全标识
1.讲评作业。
(1)交流上节课作业中设计安全标识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2)小结:安全标识要实用、美观,还要考虑相应的图形及用色特点。
(3)学生修改或协作修改作业。
2.编编故事。
(1)播放课件:安全标识故事。
(2)学生交流:谈谈这些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3)思考:各小组准备安全故事或小品。
3.表演故事。
(1)表演:请几组学生演一演故事或小品。
(2)汇报:组长汇报故事的创意及安全注意点。
(3)互评:师生互评故事的创意和表演。
4.学生作业。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画一幅或几幅连续的安全故事图,教师作针对性的指导。
5.讲评作业。
(1)本次作业讲评。
(2)安全标识能提高人们安全意识,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童谣童画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三: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五年级美术
(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学校:务川县第三小学 年级:五年级科目:美术备课人:
【教案编写说明】: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我对本书作了一些调整,不能完全按照课本中的内容去上。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得到美的体验。
第 1 页 共 1 页
第 2 页 共 2 页
第 3 页 共 3 页
第 4 页 共 4 页
第 5 页 共 5 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7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除了注重学生美术中比例的知识概念,还非常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反思的学习过程。就是要认真体会教材编写意图,为学生设计思考、讨论、体验、探究、实践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大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实践,逐渐提高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过程与方法: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课前准备:
铅笔、橡皮、尺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怎样表现你看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1.作品简介:
①.出示《溪山行旅图》:
(1)画上画的什么?
(2)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
(3)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
②.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人存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
(2)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维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的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
③.出示《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建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比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2.师介绍黄金分割比的知识:
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其比值约等于0.618。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被称为黄金分割比。
3.欣赏花瓶:
(1)花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2)从比例的角度分析花瓶。
4.教师示范:
教师出示做好的花瓶,给它进行装饰。装饰可以有多种方法,学生思考回答。
三.动手实践
(1)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
(2)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
四:作品展示
1.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
2.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教后反思: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比例”以及什么是“美的.比例”是我思考的重要问题,我在课上出示大小不同的图片,让学生拼摆出一幅能够突显出画面主题物的作品,学生在拼摆的过程能够感知到:小的物体能够使大的物体显得“更高大”。从这里开始切入“比例”这一概念,学生更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在画面中适宜的运用比例是可以给人带来无限的美感的。
再通过发现身边的比例来激起学生对“比例”的好奇,例如:身高与双臂的长度、三庭五眼等,这些都是存在比例关系,而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众多比例中的一种:“黄金分割比”。我通过测一测、量一量、算一算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的探究出“黄金分割比”的比值约等于0.618,然后将符合“黄金分割比”艺术作品交给学生,让他们实际的测量、计算,自己发现艺术品中蕴含的“黄金分割比”。最后,学以致用,我通过示范,引导学用所学的比例知识创作出比例适宜的艺术作品。并且引导学生如何巧妙的装饰艺术作品,使之更加美观。
我除了让学生掌握美术中“黄金分割比”的运用以外,还从多种角度去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意识,让艺术作品在严谨的学习态度中鲜活起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