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课前谈话:播放《童年》,我们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都经历过许多童年的趣事,说到童年,你的心中会跳出哪些词?
一、导入1’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述童年的课文,生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2. 通过预习你知道祖父的园子里种了些什么吗?
(生:菜。师:那是菜园。生:花。师:那是花园。)
3. 过渡:一个普通的菜园子,何以让萧红念念不忘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园子,去一探究竟。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2’
1.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开始——
2. 查字词4’
师:下面的几组词你会读吗?
▲词组一:蜜蜂蝴蝶蜻蜓蚂蚱齐读。
师:这组词,谁来读一读?(指名,指出蚂蚱的读音)
▲词组二: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
师:这一组呢?(指名读)
师:知道倭瓜吗?(南瓜)
▲词组三: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师:还有一组词,能读好吗?(指名)
出示三组词:
师:当我们把课文里的词语分分类,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你发现了吗?瞧:我的祖父园子里的昆虫可真多,有(学生说);园子里还长着许多庄稼(生读第二组词);我和祖父还一起在园子里干农活(生读词组三)
师:这里还有一个词(单独出示“草帽”生读),放在哪一组中比较合适?(生比较后发现都不是同一类的)那么我们把它放在这里:师在黑板上范写“草帽”,强调“帽”右上的写法。
3. 查长句的朗读。3’
▲句1:当祖父下种,……指名读。正音:种溜,理解溜的两种读音两种用法。齐读。
▲句2: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指名读,“杆”正音。
杆多音字用法指导:教师分组说词:(旗杆、电线杆、栏杆),(笔杆、锄头杆、枪杆)学生分别总结杆(gān)(gǎn)用法。教师引说,齐读长句。
4. 生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读熟课文,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2’
生交流(师板书:美丽、自由、快乐、幸福、爱……)1’
过渡:让我们就先随着小萧红去园中活动活动吧。
三、感受这是个什么样的园子,感悟表达。
1.出示第二小节,生读思考:这段对园子的描写,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非常有趣?14’
生交流
预设1:第一句。理解“样样都有”
(1)中等生理解字面意思:不仅有蜂子蝴蝶还有蜻蜓蚂蚱。
师:是不是只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呢?
(2)好生说还有请他读师:我听出来了,这园中还有甲虫蜘蛛呢!
生齐读师:哎呀,这园子中还有螳螂呢!
师:是啊!这可真是一个样样都有的大园子啊!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受也很深?
预设2:第234句。感受园子的五彩缤纷。
生交流后师:一共有几种颜色?这些颜色各异的昆虫让你感觉(生说)你来读读。这真是一个五彩缤纷(或美丽)的园子!
师:在这段话中,作者写蝴蝶蜻蜓蚂蚱是通过色彩来描写的,但是蜂子却没有写它的颜色,而是写了它的(生说)。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生回答。师小结:是啊!无论是色彩的描写还是样子的叙述,作者是要通过不同的表达形式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美丽的园子。
师质疑:读完这一段,你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既然作者是要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美丽的园子,那么为什么又要写那些不太好看的白蝴蝶和黄蝴蝶呢?
师:学贵有疑,你可真会读书!这是一个非常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大家想一想:萧红为什么要写不好看的白蝴蝶黄蝴蝶?
生说师小结:是啊,写不漂亮的是为了衬托出漂亮的。这其实也是一种表达的方法。
师总结:萧红在这段对园子的描写中,不仅写到了好看的,还写了不好看的,不仅写了昆虫的色彩还写了昆虫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生说: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园子)。让我们齐读第二小节,共同来感受这一幅五彩缤纷的画面。
生齐读。
过渡:文中还有一段对园子的描写,我们来看看从这段描写中又能体会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2.生默读13小节,做批注。4分钟后交流出示13小节。12’
预设1:“一切都活了”
师:都活了吗?生:都活了。师:花活了吗?生:活了。师:就像(生读)
师:鸟活了吗?生:活了。师:就像(生读)师:虫子活了吗?生:活了。
师:就像(生读)师:一切都活了。还有什么活了?生:(倭瓜黄瓜玉米)
师:还有什么活了?生说不出来师引导:作者写了这么多的景物其实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一种情感。她写这么多景物活了,其实是写(生说:她自己活了。)师:对!这就叫借景抒情。(板书)
师:你们看,作者活了吗?生:活了。
师:把这句话中的花鸟虫换成我试试。生齐读。
师:是啊!不仅活了,还都是自由的。花自由吗?生:自由。师:它想睡就睡(生:想醒就醒)师:鸟自由吗?(生:自由)师:它想飞上天生:就飞上天。师:想歇一会儿生:就歇一会儿。师:虫子自由吗?(生:自由)师:它想说话生:就说话师:想不说话生:就不说话。生齐读句子。
师:这段中还有哪些是自由的?生:倭瓜,黄瓜,玉米,蝴蝶(出示相应句子读一读)
师:还有谁是自由的?生:作者。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生:老师之前说的,这是借景抒情。师:(大张旗鼓地表扬)你可真会学习!老师刚刚教你的你就会了,真是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啊!你真了不起!是啊!作者在这园中也是自由的。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生:自由。(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安排13小节的齐读)
师:课文的3-12小节还具体写了作者是如何在这园子里尽情地享受这份自由和快乐的。是谁给了作者萧红这份自由和欢乐呢?时间关系,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引导课外阅读1’
1.你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本书吗?
2. 教师配乐描述:有一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
3.大家课后可以把这本书找来读一读,相信你读完它后一定会对课文有着更深的理解。
我和祖父的园子
美丽 自由 快乐
(根据学生回答)
……此处隐藏30384个字……12节,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划出相关词句,写写体会。交流,品析,指导朗读。
四、感悟自由的源泉。
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那是因为一个人——
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
五、抒发对自由渴望。
有了祖父的爱,我就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引读第13节
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六、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唤起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读一读自由背后的故事。
板书:
我和祖父的园子
爱自由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设计反思: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本文节选自小说却没有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倒更像一篇散文。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阅读规律,以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为切入点,找出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抓住文眼“自由”两字来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欣赏园中景物的自由生长,品味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寻找自由的根源——祖父的.爱,是祖父的爱给了“我”一颗自由的心,看什么都是自由的,再跳出文本,抒发自己渴望自由的心灵,最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由背后的故事,把学生视角引向经典原作-《呼兰河传》。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渐深刻与丰满,做到形散神聚,重点突破。
2、品味细节,感受情境。文中“我”和祖父在园中劳动的情景作者采用叙述的话语,其中的一些细节值得推敲,往往一个简单动作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文中祖父的“笑”既能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又能引发言语表达的生长点,从这个“笑”字中我们可以读出祖父的爱、和蔼、慈祥、宽容、童心、对孙女的教育,把这个“笑”字读活了,祖父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我们就会自然进入课文叙述的情境。
3、关注表达,学习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段阅读教学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更是有它独特的魅力。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写的。对于特别的语句反复品读,并且运用文中句式练习说话,进行文本语言的内化迁移,既巩固了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又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联系原著,适度拓展。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要将学生的视角引向更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了解《呼兰河传》,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祖父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加深情感体验,增加文本厚度,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积累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情感与思想
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拓展与延伸
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走进田野,亲近自然,放松自己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突破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又是关于童年的——《祖父的园子》。
二、阅读课文
既然是关于童年的文章,我们不仅要知道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园子,更要体会到这座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乐趣(即作者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这两个问题分组朗读课文,思考并交流。
提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学习,互相交流,教师只是稍稍引导与点拨。
注:一定要在充分朗读的基本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句来体会作者童年的——自由、快乐、幸福!
例句参考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三、思考
你们知道作者是如何把这种自由、快乐与幸福的感受表达出来的吗?
提示:通过写“物”的自由和“人”的自由。
四、讨论
我们生长在农村,你们家是否也拥有这么一座园子呢?
提示:充分调动学生讨论,意思调动起学生对自由、快乐的向往之情。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物:多种多样,生机勃勃
人:自由、快乐、幸福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