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学设计

时间:2025-10-18 09:29:08
《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本课是识字教学。前两行有6个词,是6种水果的名称。中间6行是6个词组,又介绍了6种新的水果,不仅写出了它们的名称,而且分别写了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口感。最后是一个句子,写水果丰收了。这样有利于学习记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8个生字,认读7个字。

能力目标

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

情感目标

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水果丰收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熟本课词语和句子。读出层次。

2、通过朗读,认识各种水果。

3、学会本课中的4个生字。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词语、读句子识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们都喜欢吃哪些水果?

2、老师给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水果,你们想知道有什么吗?打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三遍,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帮助纠正字音。

3、指名读,评议。

4、全班齐读。

(三)了解课文内容

1、丰收是什么意思?这里指什么?

(教师板书:丰收)

2、学生读六种水果的名称,(教师板书:水果的'名称)

3、这六种水果是什么样的?

4、谁给大家读一读这六种水果。指名读。

5、除此之外,文中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水果?请同学们读一读。

请同学们想象这些水果的样子、颜色和味道。

指导学生读词组,注意节奏。

6、你还知道什么水果?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指名学生发言)

7、齐读句子,各种各样是什么意思?怎样读?(学生自读)为什么这样读?(体现水果多)

8、全班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指名学生读课题和六个词语。

2、在这些词语中,有四个生字“丰、收、菠、桃”,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和小组内的同学们交流交流。

自主学习。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说说结构记字形。

全班交流

(1)识字方法:结构识字:左右结构:桃、收上下结构:菠

形声字构字规律:菠,上面的草字头表意,下面的“波”表音。

加一加的方法:三加一竖就是丰。

(2)教师指导:丰:三横中的中间一横最短。

收:第一笔是竖提,一笔写成。右半部分是四笔反文。

桃:左窄右宽。

(3)组词。

3、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指导汉字运笔、占格。

(2)学生照田字格里范字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

抄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认识各种水果。

2、学会本课中的4个生字。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词语、读句子识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生字,指导字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四个生字,谁想到黑板上来写一写这几个字。(指名学生生书写)教师指导、纠正这几个字的书写。

2、检查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词组和句子。

2、在这些词语中,有四个生字“弯、梨、沙、甜”,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和小组内的同学们交流交流。

自主学习。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说说结构记字形。

全班交流

(1)识字方法:结构识字:左右结构:沙、甜上下结构:弯、梨

换一换:变——弯

(2)教师指导:甜:要写的左右大体相当。

梨:木,横要写的长一些,托住上面的“利”

弯:第三、四笔都是竖。

(3)组词。

3、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指导汉字运笔、占格。

(2)学生照田字格里范字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认读二类字。

作业

抄写生字和词语。

《北京》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缝纫鸟》是北京版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科普类的文章,课文记叙了“我”在坦桑尼亚观察缝纫鸟编织巢穴、修补巢穴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缝纫鸟高超的建巢本领和不惧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的赞赏。

学生情况:西铁营是一所农村校,仅八个教学班,学生生源主要是打工子弟的孩子,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较狭窄,基础明显薄弱,对于科普类的文章,特别是离学生生活非常遥远的题材,学生学习起来会有很多理解上的困难,我在备课时需要着重考虑的是:怎样拉近文章与学生的距离。

一、知识目标

1.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巧设问题。

师:通过一课时的学习,我们跟随著名作家玛拉沁夫一起认识了一种远在印度洋沿岸的特殊的鸟—缝纫鸟,缝纫鸟顾名思义(自然是具有缝纫技能的)学生接读。师:这种鸟引起了作者极大的兴趣,三次观察了它,谁来说说每次作者主要观察了缝纫鸟的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一观:编织巢穴

二观:草窝

三观:又编织新巢穴

过渡: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视角一起观察可爱的缝纫鸟,是如何编织巢穴的?

二、理解感悟

(一)学生探究学习

1.学习编织巢穴: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缝纫鸟编织巢穴的语句,说说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反馈:PPT出示语句。

它们从印度洋沿 ……此处隐藏14346个字……p>

3、背诵《望庐山瀑布》。

4、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反复读课文,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找出要求认识的字,以及你喜欢的句子词语和不明白的地方。

3、同桌互相拼读要求认识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4、教师抽读卡片,说词,说识字方法。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反馈。

4、学生自由说词,看谁说的多。

5、有哪些字需要老师的`帮助,教师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作业展示,大家评价。

作业

写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听写生字。

二、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自由读文,看你能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谁愿意说说自己读书的收获。

学生反馈,自主质疑解疑。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你喜欢的句子。

4、指名读喜欢的句子,结合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描写的美好意境。教师根据学生所选的句子灵活安排学习顺序。适时指导。

5、读全文。

(1)这么美丽的瀑布,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来读呢?学生试读。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家评价。

(3)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来试试,好吗?教师配乐朗读。

三、背诵课文。

1、学生试背课文。

2、教师指导背诵。

3、抽查背诵情况。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瀑布的许多知识,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作业

听写生字。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北京》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字。

2、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部分。

教学准备:

CAI课件、课前布置学生生搜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北京行政图。

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们把课文试着读一遍,并划出生字。

2、读准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出示词语)

3、轮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一)再读课文。

1、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2、请一位小朋友来试一试,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北京的哪儿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

3、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4、指导: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要读准字音,要注意停顿。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教学第二自然段:

(1)点击课件,展示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广场画面和第二自然段文字。

(2)说说你看了什么?

(3)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4)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解释“中央”“庄严”“矗立”等词的意思。

(5)小组选出代表配乐比赛朗读第二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北京马路和立交桥画面以及第三自然段文字。

(2)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读读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自学讨论。

(4)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解释“绿树成阴”“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5)分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三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3、教学第三自然段,拓展知识。

(1)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

(2)点击课件,播放北京的'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画面,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3)自由组合,互相讨论看到了什么,以某个景点为例,续编一个自然段。

(4)当回“小导游”:分小组选代表上讲台演讲续编的内容,教师点击课件,配上相应的图画。“旅客”有问题,也可以向“导游”提问。

(5)评出“最佳导游奖”和“最佳小组合作奖”。

四、课外延伸。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搜集来的关于北京的资料告诉大家。

五、集体配乐齐读全文。

《北京》教学设计15

知识目标:

1、认读5个字,能按要求写出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中的童趣。

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中的童趣。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具准备:

玻璃窗上冰花的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在寒冷的'冬天,由于外边冷,屋里热,于是在玻璃窗上就会出现什么现象?你仔细观察过那结在玻璃上的窗花什么样?想不想知道书中描写的冰花什么样?指名猜一猜。你猜对了吗?看课文。

二、自学课文,读准字音。

1、先拼读认读字音

2、放在文中再读读。

三、读课文。

1、练习读。

2、同桌互读。

3、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解决。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全文写了几小节,每节写什么?想一想,和本组同学说一说。指名说。

2、你最喜欢哪小节,为什么?读给大家听。

3、“丰富多彩”是什么意思?书上介绍的图画内容都有什么?

“……”是什么意思?你再想象一下还会有什么图画,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指名说。

4、这么普通的冰花,在作者眼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就像童话故事一般有趣。为什么?(由于作者仔细地观察,又加上他丰富的想象。)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想象。

五、练习有感情地读全文。

板书设计:

24、玻璃窗上的童话

美丽的窗花

丰富多彩会变化

观察 描画 当作家

《《北京》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