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时间:2025-10-18 09:29:08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的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创设情景。

(放西湖风景幻灯投影)

师旁白:同学们,你们到过美丽的杭州西湖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不管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而赞叹。南宋诗人杨万里来到这里,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来……(放朗诵录音)

2、导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

1、出示学习要求:

读一读。(读通全诗)

说一说。(说说你对古诗的理解)

议一议。(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自学。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可以查找工具书或有关资料,也可以借助课后的注释自己学习这首诗理解诗的大意,在小组内进行质疑、释疑)

3、自由交流。

4、质疑、释疑。

三、自学收获。

1、读通诗句。

2、学生点评。

(师随机提示:我们在朗诵一首诗时,不但要读准诗句中每个字的音,还要注意诗的停顿,把握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3、读懂诗句。

(引导学生自由阐述对这首诗或对某句诗的理解)

4、质疑。

四、创设意境,体会感情。

1、创设情景,想象意境。

2、自由,描述意境。

3、自主创作,描绘意境。

4、展示交流,表达感情。

五、感情朗读并背诵。

六、总结。

引导学生谈体会。

七、课外延伸。

同学们仍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古诗。

六、布置作业。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会写“湖”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难点)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诗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玩看图猜诗句的游戏。老师画,你们猜。准备好了吗?(师简笔画小荷与蜻蜓)猜到的请举手?(生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记得这两句诗是出自哪首诗吗?《小池》,作者是谁呢?(杨万里)孩子们你们掌握知识真牢固。咱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课件出示:《小池》)

你们可真会猜【课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变绿】在这首诗中,小荷还没有长大呢。这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在阳光的呵护下,在雨露的滋润中,慢慢的长大了,会长成什么样子呢?(大大的荷叶,圆圆的荷叶)(师板画荷叶一两片),说的真好。杨万里的诗中,写自然景象的很多,其中有一首,它是这样写荷叶的。【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自己读读这句诗。读完这句诗,你找到荷叶了吗?对啊,莲叶就是荷叶,荷叶就是莲叶呢。你们知道的真多。同学们,学诗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一字一句都要读准确。谁能把这句诗读准确呢?(指生读)咱们一块来读读这句诗。老师画的画与这句诗符合吗?(指生说)(接天:荷叶铺的满满的,都接到天上去了。)荷叶真多啊,你们这棒,不但读的准,还读懂了诗的意思。咱们再来读一读,除了读懂了荷叶多,你还读懂了什么呢?(绿)(涂一涂)真不简单。

二、诗中有画

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觉得咱们画的够美吗?你觉得还缺少什么呢?(你的脑海中一定有一幅特别美的画面),生说(莲蓬,荷花,小鱼),你们真棒,平时一定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在你们的帮助下,这幅画越来越美了。杨万里这样写荷叶(指诗句),他还在诗中写到了荷花。他是怎样写的呢,咱们一起来读(课件出示:映日荷花别样红)(预设1:如果前面没有说到太阳,就问孩子们,读了这句诗,你觉得咱的画还少点什么呢?太阳。)(预设2:刚才画画时说到太阳,在阳光照射下,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别样红)这是种怎样的红呢?(各种各样,特别的红,红的透明)你们看,这两句诗放到一块就能读成色彩鲜明的图画呢?【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找个同学读读。莲叶就是荷叶,改成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好听不好听呢?(有点别扭是吧)还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读起来抑扬顿挫最好听呢。咱们一起来读读。

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才把这么美的诗句画了出来。你们真棒。老师还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看看这诗句中的莲与荷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按照你们的提醒,老师把它们写下来。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满意吗?谢谢你们又帮了我一次。你们也在课本上描红一个写一个吧。(提醒书写姿势)

三、出示全诗

1、刚刚这两句美的让人陶醉的诗句出自杨万里的这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出示】,这个题目有点长。谁来试着读一读(指生读),你读出了你的理解,而且理解的很准确。这首诗的题目中,有个晓字(板书晓)咱们以前也学过带晓字的古诗,记得吗?(教学“晓”)(春晓)晓:是早上的意思,这里的晓,也是早上的意思。诗人早上从净慈寺出来(板书净慈寺)谁知道净慈寺是什么地方?(出示图片)净慈寺是杭州西湖岸边很有名的一座寺院,(齐读净慈寺)从净慈寺出来去干什么呢?题目都告诉我们了(送林子方)林子方是我的好朋友,他要去别的地方当官了。谁能连起来说说诗题的含义。(提醒学生诗人杨万里走出净慈寺送自己的好朋友板书:杨万里)齐读。

2、题目我们读准了,读懂了。我们看看整首诗(出示整首诗)试着把整首诗读准确吧。(指生读两人)1:你读得很准确,评价2:你读得抑扬顿挫非常好听。孩子们来看看,诗中这三个红色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声调,你的这个发现对我们读诗很重要,真好)(韵母相同,韵母相同,读出来特别顺口)预设一:就能读出诗的韵律,这样就能感受到古诗的美(板书:美)预设二:生说特别押韵(孩子你知道的真多,有了押韵,有了声调高低起伏的变化,古诗就有了他的韵律 ……此处隐藏6329个字……感,背诵全诗。

(1)提问:西湖六月的景色确实太美了,难怪诗人会发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感叹。那么,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指名回答。预设:诗歌表达了诗人喜爱和赞美西湖美景的情感。)我们一起来当当诗人,带着这样的情感诵读诵读这首诗吧。

(2)自由诵读,指名诵读。

(3)导语: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朗读了很多遍了,你能背诵下来吗?背诵也要讲究诗歌的节奏,把诗人的情感也表现出来哦。

(4)个体试背;同桌互背;指名检查。

4、小结:通过实践,我们知道图文结合、结合生活实际和展开想象,了解诗句意思,了解整首诗歌大意,是一个好方法。接着,我们也用这个方法学习《绝句》,好吗?

(三)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和背诵《绝句》。

1、释题,简介诗人。

(1)导语:好的。请看老师板书诗歌的题目。(板题后齐读课题)

提问:通过刚才的质疑,我们知道什么是绝句了。这首绝句是杜甫闲居在成都浣花溪草堂写的四首绝句中的一首。究竟诗人闲居在家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能让他情不自禁写下这首诗歌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位诗人吧。

(2)简介杜甫(见《教师用书》。)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绝句》的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1)导语:那么,诗人闲居在家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PPT出示《绝句》插图)提问:图画上,诗人正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指名回答。预设:诗人正在家里坐在窗前看窗外的景色。)

出示任务:朗读《绝句》,观察课文上的图画,想一想,你根据图画上画的内容可以找到哪句诗句?图文结合能猜出这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然后用“我在图画上找到的诗句是……。我猜诗句的意思是:……”说一说。

个体读、看、说,同桌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和了解学习情况,为班级交流汇报做准备);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要求: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边说边在PPT的图画上指出相对的地方;说话后,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重点指导朗读诗歌的节奏。)

预设:

第一、二行诗句猜的意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向蓝蓝的天空。

第三、四行诗句猜的意思:透过窗户望到了西岭千年不化的白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将要远去东吴的船只。

3、体会诗人情感,说说想象到的诗句描绘的画面。

(1)导语:我们通过图文结合,结合生活中了解到的,读懂了《绝句》的大意。(复述诗歌大意后)诗歌前两句是描绘了诗人看到的由黄鹂、翠柳、白鹭和青天构成的由近到远的、色彩明丽的景色。后两句写了诗人透过窗户远眺西岭壮美的雪山,以及门外江面上停泊的船只,由远到近,构成另一个清新广阔的景色。

提问:诗人写自己在家里看到的如此色彩明丽、清新广阔的景色,想表达自己什么样的心情呢?(指名回答。预设:诗人想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

导语:那么,你能根据诗句,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诗人描绘的第一个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行诗句,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用上课内外学到的词语,说说自己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2)反馈指导。

两只黄鹂在不远处翠绿的柳树上欢乐地鸣叫着,一行白鹭在蓝天上飞翔,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4、背诵全诗。

(1)导语: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东吴船,看到如此绝美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愉悦舒畅啊。让我们一起来当当诗人,带着这样的情感诵读诵读这首诗吧。

(2)自由诵读,指名诵读。

(3)导语: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朗读了很多遍了,你能背诵下来吗?背诵也要讲究诗歌的节奏,把诗人的情感也表现出来哦。

(4)个体试背;同桌互背;指名检查。

(四)小结:(两首诗歌的学习方法,见第一首的小结。)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1、所出示的字脱音节;2、游戏要能让全体学生都参加,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在说记法中说到的形近字、音近字,组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帮助区别字形细部,识记字形。)

(二)指导书写。

1、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左右结构:湖、绝、岭;上下结构:莲、穷、荷、含、吴。

2、指导“湖”“绝”“岭”的书写。

(学生提笔写字前,提示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以下相同,不再重复。)

(1)观察并说说“湖”“绝”“岭”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分别提示:“湖”三点水偏左;“古”字瘦长,主体在竖中线左边;竖压竖中线起笔,第一横过竖中线收笔,横折在横中线下方起笔到竖中线转折,折压竖中线;“月”的撇穿插打“古”的下方收笔。“绝”字右比左上下都要伸出;“色”竖弯钩在竖中线左边起笔,舒展。“岭”字山字旁竖折的折要斜;“令”的撇穿插到山字旁竖折对着的位置收笔,点压横中线。范写“湖”和“岭”。

(3)学生在教科书上全部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莲”“穷”“荷”“含”“吴”的书写。

(1)仔细观察,说说“莲”“穷”“荷”“含”“吴”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小结:“莲”“荷”“吴”下窄下宽;“穷”“含”上宽下窄。)分别提示:“莲”字的“车”撇折压竖中线起笔,过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处转折,压横中线收笔;走之底的点起笔与“车”的短横齐平,捺舒展托住“车”。“穷”字的穴宝盖点压竖中线起笔;“力”的撇压竖中线起笔,穿插进穴宝盖,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下方起笔运笔。“荷”字下面的单人旁靠左,“可”的横河“口”都过竖中线,“可”的横写在横中线上方。“含”字的“人”撇和捺要舒展,撇富哦横中线收笔,捺压横中线收笔;下面点压竖中线收笔,横撇的横压横中线,撇在竖中线收笔。“吴”字上部的“口”略扁;“天”的第一横在横中线上方起笔运笔,撇压竖中线起笔,舒展,捺舒展,收笔与撇齐平。范写“莲”“穷”“荷”字。

(3)学生在教科书上全部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七、会写字书写练习。(略)

八、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口头组词和会写的字字形比较板书(略)

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

六月中黄鹂翠柳

不与同白鹭青天

无穷碧千秋雪

别样红万里船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