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

时间:2025-11-24 22:41:05
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

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

现如今,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1

实验室里经常要装配和拆卸玻璃仪器装置,如果操作不当往往会造成割伤;高温加热可能造成烫伤或烧伤;因接触各类化学药品容易造成化学灼伤等。

所以,师生不仅应该按要求规范实验操作,还要掌握一般的应急救护方法。

一、化学实验室里设有急救箱,箱内备有下列药剂和用品

1、消毒剂:碘酒、

75%的卫生酒精棉球等。

2、外伤药:龙胆紫药水、消炎粉和止血粉。

3、烫份药:烫伤油膏、凡士林、玉树油、甘油等。

4、化学灼伤药:

5%碳酸氢钠溶液、 2%的醋酸、 l%的硼酸、5%的硫酸铜溶液、医用双氧水、三氯化铁的酒精溶液及高锰酸钾晶体。

5、治疗用品:药棉、纱布、创可贴、绷带、胶带、剪刀、镊子等。

二、各种伤害的应急救护方法

1、创伤(碎玻璃引起的)。

伤口不能用手抚摸,也不能用水冲洗。

若伤口里有碎玻璃片,应先用消过毒的镊子取出来,在伤口上擦龙胆紫药水,消毒后用止血粉外敷,再用纱布包扎。

伤口较大、流血较多时,可用纱布压住伤口止血,并立即送医务室或医院治疗。

2、烫伤或灼伤。

烫伤后切勿用水冲洗,一般可在伤口处擦烫伤膏或用浓高锰酸钾溶液擦至皮肤变为棕色,再涂上凡士林或烫伤药膏。

被磷灼伤后,可用1%硝酸银溶液,5%硫酸银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洗涤伤处,然后进行包扎,切勿用水冲洗;被沥青、煤焦油等有机物烫伤后,可用浸透二甲苯的棉花擦洗,再用羊脂涂敷。

3、受(强)碱腐蚀。

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清洗,然后再用水冲洗。

若碱溅入眼内,用硼酸溶液冲洗。

4、受(强)酸腐蚀。

先用干净的毛巾擦净伤处,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饱和碳酸氢钠(nahco 3。)溶液(或稀氨水、肥皂水)冲洗,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甘油。

若酸溅入眼中时,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5、液溴腐蚀,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甘油或酒精洗涤份处;氢氟酸腐蚀,先用大量冷水冲洗,再以碳酸氢钠溶液(nahco 3。)冲洗,然后用甘油氧化镁涂在纱布上包扎;苯酚腐蚀,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4体积10%的酒精与1体积三氯化铁的混合液冲洗。

6、误吞毒物。

常用的解毒方法是:给中毒者服催吐剂,如肥皂水、芥末和水,或服鸡蛋白、牛奶和食物油等,以缓和刺激,随后用干净手指伸入喉部,引起呕吐。

注意磷中毒的人不能喝牛奶,可用5 ―― 10毫升1%的硫酸铜溶液加入一杯温开水内服,引起呕吐,然后送医院治疗。

7、吸入毒气。

中毒很轻时,通常只要把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松衣服(但要注意保温),使其安静休息,必要时给中毒者吸入氧气,但切勿随便使用人工呼吸。

若吸入溴蒸气、氯气、氯化氢等,可吸入少量酒精和禁药的混合物蒸气,使之解毒。

吸入溴蒸气的`,也可用嗅氨水的办法减缓症状。

吸入少量硫化氢者,立即送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中毒较重的,应立即送到医院治疗。

8、触电。

首先切断电源,若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

在未切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手拉触电者,也不能用金属或潮湿的东西挑电线。

如果触电者在高处,则应先采取保护措施,再切断电源,以防触电者摔伤。

然后将触电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休息。

若出现休克现象,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治疗。

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2

目的:为了规范实验室管理,保障实验室工作安全、减少实验室事故,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制定本规章制度。

范围:适用于所有实验室的管理,包括物品管理、场地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等。

制度制定程序:

1. 搜集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政策规定,分析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制定建议。

2. 制定草案,参照现有的规章制度,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对制定的草案进行修改。

3. 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讨论制度草案,听取意见,进行修订。

4. 制定正式规章制度,并将其公布在实验室内部的通知栏等予以公开。

各项制度内容:

1. 物品管理制度

(1)名称:实验室物品管理制度。

(2)范围:实验室内部物品的管理、使用和处置。

(3)目的`:规范实验室内部的物品管理,保证物品安全、整洁。

(4)内容:

a. 物品分类管理,包括实验仪器设备、试剂、材料、文献资料等。

b. 物品申领、归还、维护保养、清洗、消毒等方面的要求。

c. 物品领用使用审核的程序及责任主体。

d. 对物品损坏、遗失、报废等情况的处理方法和责任追究。

2. 场地管理制度

(1)名称:实验室场地管理制度。

(2)范围:实验室内部场地的使用、保洁、消防等管理。

(3)目的:规范实验室内部场地的使用管理,保证场地的安全、整洁。

(4)内容:

a. 场地使用范围、使用方式和使用时间等规定。

b. 场地保洁、消毒和安全检查,以及其他日常使用要求。

c. 对场地毁损、矛盾纠纷等问题的处理方式和责任追究。

3. 设备管理制度

(1)名称: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

(2)范围:实验室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等管理。

(3)目的:规范实验室内部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保证设备运作安全、完好。

(4)内容:

a. 设备申领使用、归还和日常维护保养等规定。

b. 设备的巡检、维护保养、维修、报废程序和责任主体。

c. 对设备损坏、遗失等情况的处理方法和责任追究。

4. 安全管理制度

(1)名称: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2)范围:实验室内部安全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3)目的: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减少实验室事故的发生。

(4)内容:

a. 实验室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此处隐藏18078个字……他临床实验室的同类项目进行比对,或者用其他方法验证其结果的可靠性。临床检验项目比对有困难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对方法学进行评价,包括准确性、精密度、特异性、线性范围、稳定性、抗干扰性、参考范围等,并有质量保证措施。

第三十一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标准按照《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GB/20032301—T—361)执行。

第三十二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建立质量管理记录,包括标本接收、标本储存、标本处理、仪器和试剂及耗材使用情况、校准、室内质控、室间质评、检验结果、报告发放等内容。质量管理记录保存期限至少为2年。

第四章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

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严格执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

第三十四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建立并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

第三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并每年进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第三十六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根据生物危害风险,保证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达到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级别。

第三十七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建筑设计应当符合有关标准,并与其生物安全防护级别相适应。

第三十八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按照生物防护级别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正确使用。

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病原微生物样本的采集、运输、储存严格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严格管理实验标本及实验所需的菌(毒)种,对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应当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送至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检验。

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四十二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医疗废物。

第四十三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制定生物安全事故和危险品、危险设施等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临床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第四十五条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按照核准登记的医学检验科下设专业诊疗科目开展临床检验工作;

(二)未按照相关规定擅自新增医学检验科下设专业;

(三)超出已登记的专业范围开展临床检验工作。

第四十六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管理、质量与安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时,应当责令医疗机构立即整改。

第四十七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对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举报、投诉后,应当及时核查并依法处理。

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了解情况,调查取证;

(二)查阅或者复制临床实验室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有关资料,采集、封存样品;

(三)责令违反本办法及有关规定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及其人员停止违法违规行为;

(四)对违反本办法及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四十九条卫生部可以委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等有关组织对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和安全管理进行检查与指导。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具有室间质量评价能力的省级临床检验中心或者有关其他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和安全管理进行检查与指导。

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临床检验中心或者有关其他组织,在检查和指导中发现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存在检验质量和安全管理问题时,应当及时向委托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临床检验中心或者其他组织开展的对临床实验室的检查和指导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五十一条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质量、安全管理等情况进行通报或公告。

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13

一、实验人员要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规定,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二、使用、易燃、危险品时,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各种压缩气瓶,不可靠近热源,离明火距离不得小于xx米,禁止敲击和碰撞。

四、禁止超负荷用电,不准乱拉乱接电线,有接地要求的一起必须按规定接地,定期检查线路,测量接触电阻。

五、实验室的钥匙应加强管理,任何人不准私自配备或转借他人。

六、实验室的.建筑维修、改造、设备时,专业人员必须在现场负责安全技术工作。

七、实验完毕后,实验仪器和用具要整理好存放,离开实验室时切断电源、关好水、电、窗等。

八、对于违章操作,玩忽职守,忽视安全而造成重大事故的,要严格处理,直至九、灭火器,应存放于明显易取之处,安全员要定期检查、更新。

十、发现不安全因素或其他不安全问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14

范围:适用于所有实验室内的设备

目的:规范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作,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

内容:

1)设备使用前需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试运行是否良好

2)使用设备时必须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遵守设备使用规程

3)设备日常保养与维修由专人负责,禁止私自进行维修

4)设备使用结束后必须按照规程清理消毒,恢复原状

5)对于设备故障或者不能正常日常使用情况,及时汇报上级领导

责任主体:实验室管理人员、设备维修人员、设备使用人员

执行程序:设备使用前进行检查,使用过程中遵守操作规程,结束后清理消毒。

责任追究:违反本制度者,应当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

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15

一、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需教师提前一周填好实验通知单,送交实验室。

二、教师借用实验仪器、标模应有记录,使用后及时归还,并在借用本上注明还期。

三、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应按规定位置入座,不得在实验室内喧哗、乱动,保持肃静。

四、实验时必须听从教师的指导,注意安全,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循序完成。实验完毕,应清理实验用具,并放还原处。

五、爱护公物,珍惜各种实验材料和仪器用品,如有损坏应立即与老师联系,除教育外,根据情节轻重酌情赔偿。

六、节约原料、材料、水、电,用完后要关好开关,不得随便搬动排风、配电总闸等。

《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