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5-03-25 16:17:53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

1、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3、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难点: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三、教学策略:

1、朗读法

2、导读法

四、教时安排:

一节课

五、教学流程:

(一) 欣赏音乐,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把耳朵叫醒》,然后聆听几种声音,导入新课。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提到了哪些类型的声音?其中哪些是你听到过的?哪些是你没有听过的?为什么会听不到呢?

2、为什么作者能听到这些声音?

3、通过这篇文章,作者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三)声音随响,用心体悟

1、生活中你最喜欢的声音是什么?最讨厌的声音是什么?印象最深刻的声音是什么?请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描绘或者模仿。

2、什么叫做“用心”听?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去听世界?

(四)融情朗读,揣摩美点

1、要求同学们用一种如话家常般的亲切语调朗读课文,点几位同学随着音乐融情朗读。

2、寻读课文,揣摩美点。要求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美句美段,进行赏析。

(五)请跟我来,走进声音

教师提供几个描写声音的范例,然后总结描写声音的技巧: 抓住声音的本质特征——以声写声

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以形写声

展开联想、想象,融入真情实感——以情写声

巧用各种修辞——以美写声

(六)仿写练习,加深理解

你听过瀑布飞流的声音吗? 你听过秋雨淅沥的声音吗? 你听过花朵绽开的声音吗? 你听过春笋破土的声音吗? 你听过蝴蝶扇动翅膀的声音吗? 你听过野花在风中跳舞的声音吗? 你听过妈妈在厨房的交响曲吗?

(七)小结全文,迁移拓展

附:

板书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

桂文亚

用眼用心用情的聆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 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素材,以备使用。老师准备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同学们,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师放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初读课文

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整体感知.研读课文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

(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明确: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

第二部分:(9一13)说明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告诉我们声音会充实我们的生溉使我们得到更多乐趣。

第三部分:(14—20)建议我们做几种“声音游戏”,进入声音世界,得到乐趣。

品味质疑

(跳读、精读)

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

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明确:

a.有的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b.有的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c.有的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此处隐藏19284个字……由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大屏幕显示教师所问的问题,播放背景音乐:班德瑞的《One moment in time(一瞬间)》,然后学生自由朗读)

【注:此处播放背景音乐是为了给学生的自由朗读提供一个相应的情景和轻松的环境,让他们能融入其中】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善于运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

2、既然作者要我们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地、努力地去听呢?(大屏幕显示题目)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11自然段。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的。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选择和思考,这样声音不仅“好听”而且“有益”,可以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得到很多乐趣。

3、但是也并非所有拥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听到这个世界上的美妙的声音的。作者还在文章当中提到了一种人——“木头人”,那么作者所说的木头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呢?(大屏幕显示题目)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作者所说的“木头人”是指一个“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评时,他跟着摇头。他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

三、品味语言

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不是木头人,因为我们现在正青春年少,都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双善于聆听的心,我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但尽管如此,在座的同学中可有谁听见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和雪花飘落的声音么?(学生一般情况下都会说没有),可是这些声音,我们的作者听到了,她不仅听到了别人所听不到的声音,而且用非常优美的语言把各种声音描写出来。刚才同学们已经自由朗读过课文了,你们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呢?(一般情况下,学生又都会一致认为最喜欢课文的前面部分,即1~3段,因为这三段的语言最生动活泼优美且有诗意)那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细细品味一下课文的1~3自然段。

1、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课文的这一部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三段语言究竟美在哪里。(朗读的学生可由教师指定或学生推荐。背景音乐:《秋日私语》,大屏幕除显示教师问题外,还显示“答题提示: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这样给学生答题提供了一个模式,避免了答题的盲目性)

【注:因为课文的前三段文字优美、亲切,且适宜于舒缓的语气朗读,故选择了同样节奏舒缓、意境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私语》作为背景音乐,可使朗读和音乐很好地融合,创造出美好的意境】

2、朗读指导

当学生朗读完毕后,可请几位学生对刚才的朗读做一些简单的评价,教师做一定补充并总结。

明确:课文的这三段语言因为是用第二人称所写,故而应该用亲切的语调来朗读。其次朗读时的节奏应该比较舒缓,而不应该急促高昂。“不好,炸弹开啦”一句应读得慌张。

3、再次朗读。

在教师对如何朗读作出一定指导之后,让学生再次朗读。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男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全班同学一起朗读。

4、讨论1:为什么我们听不到的声音,作者却能听得瑞清晰呢?

——作者不仅是用耳朵听,而且是在用心听

教师可引导:作者是用怎样的心听到的呢?

——一颗童心,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

5、讨论2:语言究竟美在哪里?(引导学生对词、句、情感等多方面的品味)

(1)抓住声音的特征,运用一定的拟声词

(2)巧妙利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设问、排比……生动形象;

(3)各种感官巧妙应用: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多角度。

(4)发挥想像,创设美好的意境……

在学生自主发言的基础上,揣摩原文,引导出基本的描写声音的思路

(大屏幕显示:如何才能把声音写得生动?

★抓住声音的本质特征——以声写声

★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以形写声I

★展开联想、想象,融入真情实感——以情写声.

★巧用各种修辞——以美写声)

[注:此处将如何将声音写生动的要点,一一罗列在屏幕上,使学生一目了然,为下面的仿写部分的环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仿写练习

1、看了这么优美的文章,曹老师也跃跃欲试,仿照课文的前面三段也写了两段文字,请同学们来评定一下,曹老师的这两段文字写得怎样。

(大屏幕逐一显示以下两段文字:

第一段文字:杜鹃怒放的声音吗?整整一个冬季,杜鹃都在聚集精华等待着。当春风不断加温,花骨朵开始突突突地翻滚起来,终于有一天,她达到了沸点,掀翻了花盖子,咕噜噜地一个个粉红色的泡泡全冒了出来。

第二段文字:你听过蜻蜓点水的声音吗?蜻蜓看见一面极亮极亮的大镜子,照出了蓝天白云,照出了红花绿叶,于是它朝那面镜子俯冲下去,近了,近了,它用尾巴轻轻一点,想停在上面照一照,“轰——”一声,镜子碎了,世界摇晃了,蜻蜓慌忙逃走了)

[注:教师的这两段文字,如若按照传统的方式,只是一读而过,学生就无法对其中的语言进行细细地品味。现在通过多媒体的大屏幕显示,学生则能够更好地对个别的语句以及文字所营造的氛围进行细细地品味。]

2、请学生朗读教师的范文,并让学生对教师的这两段文字按照先前的“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的要点,逐一进行点评。(学生朗读时,依然播放《秋日私语》的背景音乐,以营造氛围)

然后教师可对学生所点评的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3、曹老师相信,细心的你一定也听到过许多别人不曾听到的声音,

也一定能写得比曹老师更好。现在就请大家也模仿课文1~3段中的任何一段写一段话,把别人所听不到的声音描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屏幕显示仿写的要求)

4、学生充足的时间仿写课文(大屏幕显示“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的4个要点,并播放《林中鸟鸣声效之森林狂想曲》,为学生写作提供一个充满大自然气息的氛围)

5、请个别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请其他同学对他所写的文字根据前面的“4个要点”进行点评,教师作一定的补充和引导。

6、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也都和作者一样,拥有一颗宝贵的童心和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听到了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而且能把这些声音很生动地描写出来。

四、归结全文

1、全班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你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地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也跟着你欢笑。”

2、教师寄语:“你开始倾听,用心倾听,微笑着倾听,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将回馈与你最美妙的声音!”

(背景音乐:班德瑞《寂静山林》中的曲目《Imagine(想象)》)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