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设计

时间:2025-03-25 16:17:30
微格教学设计

微格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微格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微格教学设计1

课题:

初中三年级体操技巧课(片段);

设计者:

xxx;

训练技能:

讲解技能

训练目标:

运用简明语言,能合理地组织讲解的结构和顺序,重点的强调和提问,并与动作示范技能相结合。

学生情况:

通过上次课的教学,学生对后滚翻动作有了感性认识,多数学生已能初略掌握,但许多同学对何时插手、何时推手等关键动作还存在模糊认识,动作概念和要领还没有真正掌握。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动作概念和要领,并能熟练做出正确的后滚翻动作。

学习任务:

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提问,讨论回答出正确动作概念。教学策略:通过学生的示范,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对问题的'思考;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学生回答出后滚翻动作插手、推手的时机,从而指导自己顺利地完成动作。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引起注意);

2、讲解动作,了解要领;

3、学生示范,提出问题;

4、学生回答,师生交流;

5、讲解示范,形成结论;

6、掌握要领,进行练习。

教学组织:

海绵垫两侧站立听讲,分组进行练习。教学器械:海绵垫四块

微格教学设计2

教材依据

《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人教版的一篇自读课文。

设计思想: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情趣

2、过程与方法:

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2培养学生遵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并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

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教法指导:

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教学准备:

(1)歌曲《家和万事兴》《让爱住我家》。

(2)ppt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家和万事兴》,让学生说出歌名。背出“家和”的两句……“妻贤福星广”、“母慈儿孝敬”。现在我国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缩影。家庭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莫怀戚的《散步》。作者: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二、听读入境,积累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熬分歧意思霎时散步拆散尽头粼粼背起后背蹲下。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信服熬分歧意思拆散各得其所委屈尽头粼粼自然仔细。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抢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

2、想一想本文围绕着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四、深入课文,寻找真情。

1、过渡:你们听得很认真,值得褒奖,但要想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还需多读。

请看清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把握好语气、语调,注意停顿;

b、思考: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

2、请同学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聆听,作出评价。

3、研讨。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呢?(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那么,“我”如何决定的呢?(走大路)“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c、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

d、文中能表现“我”孝敬母亲的句子还有那些?

4、其实一个家庭要想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家庭和美,还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下面,请分小组交流一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这家人的相亲相爱?试着用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我”孝顺;

妻子贤良;

母亲慈爱、谦让、有涵养;

儿子乖巧、可爱。

这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和谐的家庭、令人羡慕的家庭……)

四、品味语言,探寻美点。

1、导入。

这篇文章之所以感染力十足,是因为它的语言。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品味,会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下面请同学们赏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

1、把握好角度:遣词、修辞、句式、情感表达、写作方法等角度。

2、交流时请用上“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或“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它……”等句式。)

2、请同学说说喜欢的句子。

示例:我喜欢的句子是“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因为这句话描绘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3、引导、点拨。

4、过渡语。

这里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这里有崇尚美德的人,这里更有动人心弦的情!老师也深爱这篇文章。我最喜欢文章最后一段,尤其是 ……此处隐藏6682个字……机会,在实习期间,会有专门的教师依据被试的教学表现,与其他没有经过试验训练的同学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的分数。

三、研究过程与要求

1、实验过程

(1)选择课本上教育学中的知识点,包括课程活动的原则、目标的制定、教育方法的'选择、以及内容难易程度的确定。

(2)随机选择八位来自不同班级的被试,分为两个小组,分别选择不同领域的两个活动主题。请被试针对相应的活动主题进行写教案备课等准备。经过不断的修改教案,各被试将进行模拟讲课,在这过程中将会进行录像,有专门教师针对录像中被试的表现做出评价,被试进行纠正,完善,多次修改、多次模拟教学。在进行下一个领域的相应主题活动。

(3)此次试验主要针对五大领域选择活动主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活动目标制定的依据。

(4)尽量排除外界干扰因素,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有效性。

2、实验要求

(1)具有专业的操作工具。

(2)清晰的思路,明确的试验计划方案。

(3)充分准备,教案。

(4)实验参与者认真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

(5)专业教师的专业评价。

(6)实验过程中严格的要求。

微格教学设计7

一、课题:

散步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课文莫怀戚的《散步》是第五本单元中的一篇文字浅显、内容亦不庞杂,但是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文章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内,情节简单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自有其摇曳的韵致看似一泓清浅可人的涓涓细流却有那悠悠不尽的人生哲理静静地闪着粼光,文章通过描写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平常的散步经历,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礼赞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可以说,这是一曲用文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全文语言平易朴实,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既有意在言外的大词小用也有散发着清新淡雅芬芳的精美对称句,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三、设计思路: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3、诵读品味课文,领悟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4、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纯自然状态的阅读中,学生喜欢《散步》是很自然的,想要真正理解就不容易,欲求将其中蕴涵的爱、责任感和对家庭对社会的使命感真正吸纳进自己的灵魂深处,并在以后的岁月里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个性气质,影响自己的人生取舍,则殊为难得而我的教学目标设想是希望通过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全面感受文本,感悟作品的语言美、人性美,并勾连生活,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最终将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步》真正镌刻在学生的心里

导语设计:有一种最为简易而又永远时尚、永远流行的健身运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是散步散步是件挺不错的事儿——消化食物、锻炼身体、延年益寿,还能减肥如果是一家人在一起散步,那意义就不仅是上面所说的这些了——散步,还能增进家人之间的了解与和睦。

不过,如果散步中有了分歧,又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不但不能增进和睦,还会伤感情呢!今天我们学习《散步》这篇文章,看看作者遇到了什么情况,是怎么解决的。

本环节设计意图:自然亲切,又非常浅显的问题式的导入,能够激发同学带着问题进入阅读状态。

预习检查:词语积累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嫩芽(nèn)霎时(shà)水波lín lín(粼粼)分qí(歧)。

【自主学习】

1、听课文配乐朗诵,思考:

①散步的人有哪些?

②散步的季节呢?

③在哪散步?

④散步途中发生了什么事?

⑤事情的结果如何?

⑥从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①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

②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

3、从课文中你读到了课文表现的是什么主题?

(1)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2)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

(3)尊老爱幼的颂歌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听读、自读,简单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对文章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合作交流】

学生再读课文,品评课文美点:

1、品内容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

(先读句子,然后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同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为该同学的体会是否合理,有没有读出感情。

每个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员参与)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与全班同学共享先读后谈体会其余学生准备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可让学生多读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与词语: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品语言文中有不少语句是大致对称的,请你为它们划分节奏读读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3)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提示:以优美整齐的形式强化了和谐美满的亲情,且富于趣味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还有让你感动或你特别喜欢的语句吗?为什么?

3、品写法

本文叙述的是初春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学生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讨论交流)

明确: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是对生命力的礼赞第二处描写的是母亲所望见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

本环节设计意图:由学生个体学习探究到小组全员参与,既让每个人都活动起来,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的新的见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感受亲情,领悟本文语言的美

《微格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